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菊

1.谁知道关于菊花的诗要十五句写菊花的古诗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4 回答者: LJ小龙女 - 试用期 二级 2008-10-15 20:56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关于菊花的诗 212 2009-8-14• 关于兰花、菊花的诗及译文 8 2009-9-13• 菊花的诗 2 2009-2-18• 写菊花的诗 20 2008-12-10• 关于菊花的诗有哪些? 7 2008-12-20 更多相关问题>>查看同主题问题: 菊花 其他回答 共 1 条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

2.古文中的意象(如“菊——隐逸”等)请举例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感情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

3.菊在诗中有什么意象

论陶诗中“松”、“菊”、“桃源”意象的道教神话原型 作者:刘雪梅 加入时间:2004-8-18 16:53:40 松、菊、桃源是陶渊明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意象。

细读陶诗我们发现:通常被喻为陶渊明理想人格及理想社会象征的这三种意象,积淀了道教神话中不死原型的深层内蕴,而陶渊明对这种神话原型的接受,则根源于其所受道教长生信仰的影响及渴求长生的潜层心理机制。 在陶诗中,充溢着陶渊明对青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的赞叹之情: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①。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②。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③。 据此,学界多将青松看作陶渊明孤高傲岸人格的象征。

笔者认为,这种人格意义上的象征不过只是青松意象的表层意义,而它恰恰掩盖了“青松”在不死神话原型中的更深层面的象征内涵。 松的原型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青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死的重要原型。

如道教列仙之一——赤松子就是以松为名的。据《列仙传》说赤松子“能人火自烧,随风雨而上下”,他的这种出神入化的仙术很有可能就与松的不死原型有关。

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毛氏,字玉姜,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

形 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 叶,遂不饥寒,身轻如此。

西汉时,已百七十岁余年矣。④ 正因青松在道教神话中被推崇为长生寿考的象征,所以道教徒都特爱松树。

《南史·隐逸传》说南朝著名道教宗师陶弘景便在他的道观四周种满了松树,常以听松为乐。那么在陶渊明的爱松之情中,是否也有某些类似的原因更值得我们去深究呢? 在《拟古九首》之五中,陶渊明曾描述他寻访高道的经历,而那位“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的高道的住所便是“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在这首诗中,青松作为高道修仙的背景兴象,已隐隐透露出陶诗中的青松意象与道教神话原型的内在关联。

我们再看《杂诗四首》之四: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学界公认这是一首咏松诗,但对于它的寓意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借青松阐发道教导引长生之理的玄言诗。

诗中“养色”即养颜,“津”指口液,“气”指精气,“心理”指神理。所谓“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指的就是含涎液、吸精气以及养神理等道教用以养生的重要导引术。

诗中的“童子”暗喻长生。因为在道教看来,长生不死的表现之一就是童颜永驻,如《庄子·大宗师》中的寿者女偶便是“色若孺子”。

陶渊明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隐含其中的长生意蕴已不言自明,更何况在诗的末尾他还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含津吸气、颐养神理。 不但如此,陶诗中青松意象的不死原型还可通过与之对立的意象群的象征义得出。

陶渊明之所以推崇青松,在于其颇具“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的卓尔不群。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与青松意象相对的、属于众草之列的枯兰衰柳、残荷败槿: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人生若 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⑤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⑥ 兰枯柳亦衰,时没身还朽。

⑦ 众木的凋零衰败让陶渊明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易逝、人生无常的无奈;那么据此推想,在对青松耐寒历久、卓尔不群的赞叹中,难道不会隐含着也许连陶渊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对长生寿考的渴求与企羡吗? 陶渊明不但爱松,而且喜菊。在他的笔下,松菊同为傲霜斗雪、异于众木的“霜下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列岩。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⑧ 秋菊除了能耐寒历久,还馥郁芬芳,据此,学界更用秋菊意象比兴渊明人格的高洁。

然细读陶诗,我们却发现:陶渊明对秋菊的推重往往与他采菊、食菊、重阳日饮菊花酒的活动相联系, 如: “秋菊有佳色,裒露掇其英”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⑩;“持醪靡由,空服九华”(11)(注:九华指菊花)。这样我们不禁要怀疑:陶渊明对菊花如此情有独钟,除了因为菊花的高洁芬芳外,还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在陶诗芳菊意象的背后,会不会还隐含着比人格寓意更为深层的原型意义呢?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中说:“方药的名目甚多,……《楚辞》多言菊。”

可见早在先秦,菊已成为神仙家们的服食方药之一。魏晋南北朝的道教宗师葛洪及陶弘景也特推重服食菊花对飞-升成仙的重要作用: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篇》中将菊分为甘菊、真菊两种,并详细说明了其不同功用及服食方法。

陶弘景在《真浩》卷十四中说:“山中学道者朱孺子,吴末人山服菊花,……乘五色云车登天。”在《本草集注序录》中他也将菊分为两类,名真菊、苦薏,前者食之能令头不白。

道教对菊的崇拜甚至在民间也被广为接受: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北有一水名“菊水”,两岸长满菊花,相传人若。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出自诗经的吗

不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我国的古诗词中有那些是写菊,兰,竹,梅,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

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被称为傲骨。 松树是长寿的象征,夏代和周代分别以松树 和栗树代表社神。

鹤与松树和梅树同属一个系统,因为它也是隐士的象征。向下舒展的枝叶还有迎客的意义. 至于写这植物的诗词就太多了,可以买本中国古代诗词大全来阅读下. 。

6.诗经蓼俄中“昊天罔极”的两种解释

解释为“尽头”,应该更确切吧。

《诗经》原文

蓼莪:(诗经谷风之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译文:

父亲啊你生我!

母亲啊你养育我!

抚慰和怜爱我!

使我成长和教育我,

照顾我,庇护我,

出入也怀抱著我,

想回报你们的恩德,

却像昊天一样无边无际

难以报答啊!

词语

兮:助语词.

鞠:音菊,养育,抚育.

拊:通作抚,抚摩或轻拍.

畜:爱(养)或解作"起也".

顾:关心,照顾.

复:庇护(覆盖).

德:恩德.

昊天:天的泛称,指广大的天.昊音浩.

罔极:没有尽处.朱熹传注:「父母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

罔极:没有尽处.“极”字解释为“尽处”、“尽头”,比较合理。

参考:儒家德育课程(样本)

/c?word=%D3%FB%3B%B1%A8%3B%D6%AE%3B%B5%C2%2C%EA%BB%CC%EC%3B%D8%E8%3B%BC%AB%2C%D2%EB%CE%C4&url=http%3A//www%2Ekfps%2Eedu%2Ehk/quiz/yuka/yr2/Chapter2/Section12/content%2Edoc&b=0&a=41&user=baidu#4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