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上帝与诗经

1.诗经里的上帝与西方宗教里的上帝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词的古今意义的变化,也有重叠。

上帝在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上帝”、“天”。

近现代用“上帝”来翻译西方的神god这个词,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指代圣经里面的神,而古汉语中的“上帝”(泛指无上神)并不是专有名词,跟“天”差不多。

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说明你说的上帝是古汉语的“上帝”,还是现代汉语专有名词的上帝,意思相近,但指代的对象完全不一样

类似的还有“自然”这个概念,现代汉语中,自然指自然界,这层意思是现代汉语才出现的,古汉语的“自然”是本来如此的意思,没有自然界这个意思。

这个区别很重要。但大部分人还真搞不清楚

2.诗经 与 圣经 有什么联系

<;诗经>;和《圣经)(HInT—Y BIBLE)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部伟大作品。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它们同样地表达出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追求。从内容上看,这两部作品显示了相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文学的、民俗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厚重和深远。本书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去看这两部作品,去研究这两部作品的接受史。在笔者眼中,<;诗经)和‘圣经>;都是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们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特定时代民族文化精神的晶体,又是古代人类心灵的回声。民族的文化精神或许有异,人类的心灵则必能相通,这也正是我们要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

《诗经)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圣经>;则成为西方艺术能源的巨大宝库,它们分别对中西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大概是其它任何作品都难以企及的。这固然是因为这两部作品本文的博大精深,但同时也与它们分别被奉为儒教和基督教的神圣经典这一历史命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一般说儒、道、佛三教合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但其实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儒学本是西周正统文化的传承,虽曾一度式微,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竟支配了中国社会二千余年。那些靠玩弄权术争夺统治霸权的帝王和官僚们或许只是把儒学挂在嘴上,用它来装点门面,但就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来讲.儒学的浸润却是透及骨

3.诗经

大雅·皇矣全文及译文 皇矣上帝1, 临下有赫2。

监观四方, 求民之莫3。 维此二国4, 其政不获5。

维彼四国6, 爰究爰度7。 上帝耆之8, 憎其式廓9。

乃眷西顾10, 此维与宅11。 作之屏之12, 其菑其翳13。

修之平之14, 其灌其栵15。 启之辟之16, 其柽其椐17。

攘之剔之18, 其檿其柘19。 帝迁明德20, 串夷载路21。

天立厥配22, 受命既固23。 帝省其山24, 柞棫斯拔25, 松柏斯兑26。

帝作邦作对27, 自大伯王季28。 维此王季, 因心则友29。

则友其兄30, 则笃其庆31, 载锡之光32。 受禄无丧, 奄有四方33。

维此王季, 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34, 其德克明35。

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36。 王此大邦37, 克顺克比38。

比于文王39, 其德靡悔40。 既受帝祉, 施于孙子41。

帝谓文王: 无然畔援42, 无然歆羡43, 诞先登于岸44。 密人不恭45, 敢距大邦, 侵阮徂共46。

王赫斯怒47, 爰整其旅48, 以按徂旅49。 以笃于周祜50, 以对于天下51。

依其在京52, 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53, 无矢我陵54。

我陵我阿55, 无饮我泉, 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56, 居岐之阳57, 在渭之将58。

万邦之方59, 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 予怀明德, 不大声以色60, 不长夏以革61。

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62。 帝谓文王: 訽尔仇方63, 同尔弟兄64。

以尔钩援65, 与尔临冲66, 以伐崇墉67。 临冲闲闲68, 崇墉言言69。

执讯连连70, 攸馘安安71。 是类是禡72, 是致是附73, 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74, 崇墉仡仡75。 是伐是肆76, 是绝是忽77。

四方以无拂78。 译文: 上帝伟大而又辉煌, 洞察人间慧目明亮。

监察观照天地四方, 发现民间疾苦灾殃。 就是殷商这个国家, 它的政令不符民望。

想到天下四方之国, 于是认真研究思量。 上帝经过一番考察, 憎恶殷商统治状况。

怀着宠爱向西张望, 就把岐山赐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理杂树, 去掉直立横卧枯木。

将它修齐将它剪平, 灌木丛丛枝杈簇簇。 将它挖去将它芟去, 柽木棵棵椐木株株。

将它排除将它剔除, 山桑黄桑杂生四处。 上帝迁来明德君主, 彻底打败犬戎部族。

皇天给他选择佳偶, 受命于天国家稳固。 上帝省视周地岐山, 柞树棫树都已砍完, 苍松翠柏栽种山间。

上帝为周兴邦开疆, 太伯王季始将功建。 就是这位祖先王季, 顺从父亲友爱体现。

友爱他的两位兄长, 致使福庆不断增添。 上帝赐他无限荣光, 承受福禄永不消减, 天下四方我周占全。

就是这位王季祖宗, 上帝审度他的心胸, 将他美名传布称颂。 他的品德清明端正, 是非类别分清眼中, 师长国君一身兼容。

统领如此泱泱大国, 万民亲附百姓顺从。 到了文王依然如此, 他的德行永远光荣。

已经接受上帝赐福, 延及子孙受福无穷。 上帝对着文王说道: “不要徘徊不要动摇, 也不要去非分妄想, 渡河要先登岸才好。”

密国人不恭敬顺从, 对抗大国实在狂傲, 侵阮伐共气焰甚嚣。 文王对此勃然大怒, 整顿军队奋勇进剿, 痛击敌人猖狂侵扰。

大大增加周国洪福, 天下四方安乐陶陶。 密人凭着地势高险, 出自阮国侵我边疆, 登临我国高山之上。

“不要陈兵在那丘陵, 那是我国丘陵山冈; 不要饮用那边泉水, 那是我国山泉池塘。” 文王审察那片山野, 占据岐山南边地方, 就在那儿渭水之旁。

他是万国效法榜样, 他是人民优秀国王。 上帝告知我周文王: “你的德行我很欣赏。

不要看重疾言厉色, 莫将刑具兵革依仗。 你要做到不声不响, 上帝意旨遵循莫忘。”

上帝还对文王说道: “要与盟国咨询商量, 联合同姓兄弟之邦。 用你那些爬城钩援, 和你那些攻城车辆, 讨伐攻破崇国城墙。”

临车冲车轰隆出动, 崇国城墙坚固高耸。 抓来俘虏成群结队, 割取敌耳安详从容。

祭祀天神求得胜利, 招降崇国安抚民众, 四方不敢侵我国中。 临车冲车多么强盛, 哪怕崇国城墙高耸。

坚决打击坚决进攻, 把那顽敌斩杀一空, 四方不敢抗我威风。 注释: 1.皇:光辉、伟大。

2.临:监视。下:下界、人间。

赫:显著。 3.莫:通"瘼",疾苦。

4.二国:有谓指夏、殷,有谓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

"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 5.政:政令。

获:得。不获,不得民心。

6.四国:天下四方。 7.爰:就。

究:研究。度(duó):图谋。

8.耆:读为"稽",考察。 9.式:语助词。

式廓:犹言"规模"。 10.眷:思慕、宠爱。

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11.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

12.作:借作"柞",砍伐树木。屏(bǐnɡ):除去。

13.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

14.修:修剪。平:铲平。

15.灌:丛生的树木。栵(lì):斩而复生的枝杈。

16.启:开辟。辟:排除。

17.柽(chēnɡ):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18.攘:排除。剔:剔除。

19.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è):木名,俗名黄桑。

以上皆为倒装句式。 20.帝:上帝。

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21.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

载:则。路:借作"露",败。

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扰,迁于岐,打败了犬戎。 22.厥:其。

配: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