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铎草书唐诗十首长卷

1.王铎《草书杜甫秋兴诗卷》是怎么体现非理性色彩的

王铎《草书杜甫秋兴诗卷》,书文依次为唐杜甫诗《秋兴八首》中的第六、第三、第四、第八和第二首。

署款有云:“丙戌三月夜,孟津王铎书”,又于钤印后补款:“岩荦先生偶得此,不嫌其拙,同孝升书字,时至五月十三日夜”,可知此卷书于公元1646年,王铎时年54岁,后为戴明说所得。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沧州人氏,善书画,与王铎厚交,同仕清。

1646年是王铎仕清的第一年,同一年里,王铎写过多件杜诗手卷,著名者除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草书杜律卷》之外,当属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此卷。此卷卷首有王铎自题隶书“杜陵秋兴”四字,卷末署款后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两方白文方印,其后尚有清翁同和、翁方纲、冯敏昌及邱学敏四人的题跋共五则。

王铎是在明末清初个性解放思潮中出现的代表性书家,他与稍前的徐渭、张瑞图,以及同时代的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一道,突破元、明以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传统帖学的限制,注重个性、独创和主体情感的抒发,把行、草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也因此成为明末清初书坛的“中兴之主”,在当时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其身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与赵孟頫一样由于“贰臣”的身份而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但从清末康有为、吴昌硕开始,他的地位又重新得到肯定,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甚至远及东瀛,成为对现代日本书坛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书家之一。

王铎行书先学王羲之,其后又取法米芾。至于草书,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属于“二王”的“正统”派,但从其作品中不难发现黄庭坚等宋代书家的影响,如此卷用笔提按顿挫的丰富变化便更接近于黄氏草书。

虽然王铎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明代度过,但其书艺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是在明亡之后。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明朝的灭亡对他内心的打击可想而知,因此,沉迷于书法中勤加钻研便成为他排忧解愁的主要途径。

而杜甫的不少诗篇描述了战乱连绵、国家衰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穷途末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引发王铎内心的共鸣,于是他常借助杜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慨和悲怆。与王铎大部分的后期作品一样,此卷也是当时个性解放思潮的产物,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异端和“非理性”的色彩。

传统帖学派书家多偏重于韵味的追求,王铎则不同,他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气势的表现,而长轴大幛和长卷无疑更加适合这种要求。正如此卷,虽然使用熟宣和宿墨作为书写材料,但通过极端的干湿对比依然造成章法上强烈的节奏感,既有烟云变幻之妙,又似飞瀑倾泻,汪洋恣肆,造成气势磅礴之感。

他还善于运用跳宕绞转的笔法,在作品中形成纵横驰骋、飞扬洒落的效果,产生出一种风雨飘摇的动荡之感,可谓那个年代天崩地裂的折射。他的至交好友钱谦益在《王铎墓志铭》中说得好:“风雨发作于行间,鬼神役使其指臂,师宜官之挥壁,子敬之扫帚,天地万物,若有动于中,无不发之于书。”

这是对王铎书法恰如其分的评价。来源:中国文化报。

2.历代行草精选:明·王铎(行书诗卷)怎么样,历代行草

简述如下:草书的产生于东汉,历朝历代出过许多的草书大家。

东汉至三国 张芝,代表作《草书帖》;西晋 索靖,代表作《出师颂》(章草);东晋 (书圣)王羲之,真行草皆精,草书代表作《初月帖》;唐朝 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唐朝 怀素,代表作《自序帖》;五代 杨凝式,代表作《新不虚词》;宋朝 黄庭坚,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元朝 赵孟頫,代表作《草书千字文》明朝 宋克,代表作《急就章》;明朝 祝允明,代表作《滕王阁序并诗》;明朝--清初 董其昌,代表作《前赤壁赋》;清朝 王铎,代表作《草书诗卷》;清朝 傅山,代表作《千字文》;近现代于右任,代表作《标准草书帖》;来楚生《千字文》、林散之《自作诗论书》、启功《论书绝句》。

3.请大神破解此草书

这是临写明代书家王铎的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卷中的一首。

释文右起:结发多狂狷,花畦棘不侵。著书身命寂,老垂(“老垂”谬误,原帖中为“垂老”)意弥深。五岳离人迳,三茅有道襟。江湖非此趣,尚觉未安心

王铎原作如下

4.当代学王铎草书成就最高的书法家

王铎,字觉新,号十樵,河南孟津人,明天起年间中进士,管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但后来入清为官,被当时的士大夫耻笑为“贰臣”,可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王铎一生也是极为矛盾,心情比较压抑的。但王铎博古好学,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世称“神笔王铎”,王铎的书法,行草为上乘,尤其是他的草书,属于大写意一派,恣意任性,挥洒自如,行书含蓄铎变,风神洒脱,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称其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耿立军书法个体字形,取纵势方形,以行草为主,其字势。 形成了书法家内心想法和状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