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诗经》600―800字寒假里,妈妈说,推荐我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感受古代的真实生活,身临其境。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来,《诗经》?带着疑问,我踏着春秋之风,走进《诗经》的田野,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诗经》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诞生于先秦时期,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计有305篇之多,以抒情为主,有《风》、《雅》、《颂》三部分。 读《诗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走进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有描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国风·唐风》中,“王事靡弊,不能?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有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国风·魏风》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讽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如《国风·邶风》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妈妈告诉我,她曾听人说,阅读《诗经》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飞,夏日之习习谷风,秋日之蒹葭(坚加)苍苍,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国风轻漫过身边,可以倾听到先秦诗人的感叹之声拂过耳边。 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诗经》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我还没有那样高的意境,可是,我对《诗经》却真的迷上了。每当翻开它的时候,总会被它古朴的辞章、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2.【作文《诗经略 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 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 (三)感恩的原因。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 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 面对这些现象, 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 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生活是幸福的,因为生活中充满了感恩的热情,生活是甜美的,因为生活中飘散着感恩的芬芳。 幸福是由感恩创造的,感恩便是幸福的一个分子,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有一种幸福叫做感恩。”。 3.诗经作文400字最美不过诗经 美到极致的事物,恍惚有些不真实,感动却依旧自心而过。 ——题记 置身于旧旧的看瓜棚 ,夏末的一抹残阳轻声烙下,将瓜棚沐浴在阳光当中。透过树梢,又碎碎地铺满雪白的书页。然后,给予一种最为温暖的感觉。 手捧《诗经》,贪婪地汲取这份美好,恍然隔世。我是偏爱《诗经》的,它太美,神圣得不容任何一点儿的玷污。所以,只当与它一起,心灵便回归了最纯真的本质。稍许,带着一份无畏的敬佩。 看向窗外,美景宜人,眸子灵动,性情甚好,微微笑道,轻起红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爱情,特别是相思之爱常会让人迷茫而感伤。男子无法克制对心上人的思念,明明看见了,却又抓不住那魂牵梦萦的曼妙身影。只好徘徊在岸边,明知道或许没有结果,却一样傻傻的朝对岸遥望,等待。见不到心中的女子,只好在脑海中去想象她的模样。于是伊人在男子心中开始被逐渐神化,变得越发可爱、高雅、单纯、美丽、善良,就宛若天仙一般美妙,一般不可及。尘世间所有的一切在男子心中变得不堪,似乎没有什么再配得上对岸的伊人。只是望一眼那朦胧在水雾中的身姿,便以心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很喜欢这句话。不,应称之为爱情誓约。它不单单的一句话语,更是一个被迫参战的战士对远方妻子的承诺,是爱情言语的极致。在千年之后依然直达恋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同样是男男女女们最期待的誓言。遇上它,其余所有的绵绵情话都变得暗淡无光、不堪一击,黯然在一位丈夫对妻子最朴实、最纯净的爱里。于是《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变得轻浮了。《上邪》中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显得不切实际。滚滚红尘中,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开始,却是如何结束。世间一切都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但那份温柔牵手,平安到老的感情却足以抵挡所有的考验与遗憾,是人世间最平淡亦是最不易的幸福。 轻轻地放下《诗经》,缓缓地闭上朱唇。似乎还沉浸在其中,有些不能自拔。我想是恋上了它,恋上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恋上了潜藏于其中的美好。 初识《诗经》,就醉了。从第一眼看到这些快乐、不受束缚的文字便被深深吸引,一直一直。《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有快乐,有忧伤,有希望,有牵挂,有自由。他们行走于自然,感受着鸟语花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作纯美的歌声,吟出最纯粹的曲调。呼吸着略微清香的空气,奔跑于花香小草间,感受着属于他们的一切美好。 倚窗而立,夕阳西下,心情大好,源于诗经,心中一动,点点笑意…… 最美不过诗经,诗经美至极致…… 4.诗经作文 以诗经为题写一遍1500字的作文穿过《诗经》的河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失传的影子,和保留自由的灵魂?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礼仪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里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可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我们无法忘记它。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5.诗经作文400字最美不过诗经美到极致的事物,恍惚有些不真实,感动却依旧自心而过。 ——题记置身于旧旧的看瓜棚 ,夏末的一抹残阳轻声烙下,将瓜棚沐浴在阳光当中。透过树梢,又碎碎地铺满雪白的书页。 然后,给予一种最为温暖的感觉。手捧《诗经》,贪婪地汲取这份美好,恍然隔世。 我是偏爱《诗经》的,它太美,神圣得不容任何一点儿的玷污。所以,只当与它一起,心灵便回归了最纯真的本质。 稍许,带着一份无畏的敬佩。看向窗外,美景宜人,眸子灵动,性情甚好,微微笑道,轻起红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情,特别是相思之爱常会让人迷茫而感伤。 男子无法克制对心上人的思念,明明看见了,却又抓不住那魂牵梦萦的曼妙身影。只好徘徊在岸边,明知道或许没有结果,却一样傻傻的朝对岸遥望,等待。 见不到心中的女子,只好在脑海中去想象她的模样。于是伊人在男子心中开始被逐渐神化,变得越发可爱、高雅、单纯、美丽、善良,就宛若天仙一般美妙,一般不可及。 尘世间所有的一切在男子心中变得不堪,似乎没有什么再配得上对岸的伊人。只是望一眼那朦胧在水雾中的身姿,便以心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很喜欢这句话。不,应称之为爱情誓约。 它不单单的一句话语,更是一个被迫参战的战士对远方妻子的承诺,是爱情言语的极致。在千年之后依然直达恋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同样是男男女女们最期待的誓言。 遇上它,其余所有的绵绵情话都变得暗淡无光、不堪一击,黯然在一位丈夫对妻子最朴实、最纯净的爱里。于是《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变得轻浮了。 《上邪》中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显得不切实际。滚滚红尘中,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开始,却是如何结束。 世间一切都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但那份温柔牵手,平安到老的感情却足以抵挡所有的考验与遗憾,是人世间最平淡亦是最不易的幸福。 轻轻地放下《诗经》,缓缓地闭上朱唇。似乎还沉浸在其中,有些不能自拔。 我想是恋上了它,恋上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恋上了潜藏于其中的美好。初识《诗经》,就醉了。 从第一眼看到这些快乐、不受束缚的文字便被深深吸引,一直一直。《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有快乐,有忧伤,有希望,有牵挂,有自由。 他们行走于自然,感受着鸟语花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作纯美的歌声,吟出最纯粹的曲调。呼吸着略微清香的空气,奔跑于花香小草间,感受着属于他们的一切美好。 倚窗而立,夕阳西下,心情大好,源于诗经,心中一动,点点笑意……最美不过诗经,诗经美至极致……。 6.一篇诗经的作文要求感受300字“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 7.关于诗经的作文300字要说家乡的路真是数不胜数,我就说说我们南桥寺其中的一条小路。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住在七小区,每天上下学的那天路总是被灰尘布满,害得人们过往时总要捂住嘴。因为那天路就在公路旁,只有一天水沟把两条路隔开。 二年级时,这条路被改造了。每天叮叮当当。几个月后,一条崭新的路建造出来了,虽说不是很宽,但能并排站3个10岁儿童。两边都种着几可梧桐树,帮我们挡灰尘。夏天,阳光不能放肆了,因为我们有“防护伞”。 发展真是太快了,三年级时,因为要扩大公路,这条路又将改头换面了。“老将”梧桐退休了。路面铺上了一块块方砖。没有了梧桐,灰尘、阳光又开始无忧无虑地放肆。你一定会问,咦?修改后岂不更糟!我会这样答复,不,以后会更好。不信?!往后看吧 8.关于诗经写一篇文章《诗经里的动物》 欣赏诗歌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是言人人殊的事。 白居易教导我们说,诗歌要老妪能解,可是他的一些好诗老大妈也是读不懂的。写过诗的人都知道,但凡欲自立门派、自倡诗论的人,总是要来点离经叛道,出其不意,有时难免有为反叛而反叛的嫌疑,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实上连白居易本人也未必遵守老妪能解的定则,但他这话的客观效果却是,令当世或者后代为此聚讼不已,从而使自己声名大噪。 《诗经》虽然采自民间,但当时的老大妈是否都能解呢?怕也未必。 老大妈能解这个对待诗歌的标准,在四九年后被无端放大——因为老大妈被天然地视为人民——使得今日许多人一看到新诗就头疼,其判决书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并打了大红叉:读不懂。不懂当然有老大妈自身的原因,姑且略过不表。 只是一些诗人为了陌生化效果,为了语言的排列组合而自创新意,这也不能一概否决。但如果仅有形式上的花哨而无内容上的动人心怀,怕是再有文化的老大妈也不耐烦去读,焦大不爱林妹妹恐怕不只是社会学问题。 但话说转来,要体味古人的诗作,非具备动植物、天文历法、职官称谓等一系列文物典章制度的知识不可。你若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的星座位置都成问题,因为“天狼星”在猎户座的东南方而非西北方。 但当你将它的隐喻连在一起,如射天狼为抗西夏,就像屈原最早用在《东君》里的“举长矢兮射天狼”是隐喻灭秦之志一样,那么方位感的错误就被隐喻给替代了,科学让位给了艺术。如果我们读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碰着“虺蜮”,对于不求甚解者当然不是问题。 但遇着较真者则大有困惑,因为古人对此莫衷一是,阐释滋繁,不过你只要了解弹涂鱼的习性,再仔细加以对照,就可以解释“蜮”为何有含沙影射的作用。想起几年前有人将“七月流火”解释为暑热,意思完全相反,大概也是对古诗包括《诗经》中的天文历法了解太少所致。 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仿佛诗歌是一种万能打药,吃下它便成了百科全书。 可令人吊诡的是,现在刚好相反,你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才可以将《诗经》读懂,至于是否能琢磨出诗味,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孔子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照诗歌,中意诗歌的博物学作用。 而现在你不仅要懂些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还最好成为一个业余的动、植物学家,才有可能对《诗经》的了解达到登堂入室的境地。孔子虽是名师,但做他的学生要想有点成就也大不易,学生三千,贤人仅只七十二人,四十比一的“合格率”,其残酷堪比如今的应试教育。 虽然“近来世事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但我是得承认孔子的一些见解,的确远高于后世那些跟屁虫一样的阐释者。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这样决绝的话,把古代的知识分子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即便你对知识抱有罗素意义上的纯然热爱,求知的渴望达到了对未知世界加意喜爱的地步,也无法完全做到什么事都知道。 立下这样的高标,使求知者步入人才济济的“耻辱”殿堂就是必然的。儒家的一些大人物喜欢把话说得非常满,自己做不到,但可以限制别人去做,这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成功,比如“存天理、灭人欲”。 把自己搞废了不说,似乎把全体人民群众都搞废,变成了他们的终极理想。对于喜欢说“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苏格拉底和蒙田,他们有可能被儒家送进庠序里接受“三百千千”的再教育。 我不是白居易的追随者,也不认为老大妈看得懂是所有写诗者的动力。休谟说趣味无争辩,从消极意义上看,这是诗歌欣赏的最佳排除法。 趣味的确是个众口难调的东西,我们很难想像全世界人民都喜欢一首诗,争嗜一道菜,而别无分号的窘境,只能为此感到悲哀和恐惧。古人用关睢来像征后妃之德,虽然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很无趣,但也可聊备一说。 不过你用这一说,来束缚我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且认为只有这种说法才是唯一正确的阐释,还要拿这答案来考试,这便是我反对你的因由。 我惊叹于年轻的林赶秋兄,在如今这浮嚣的世事里,如此淡定坚执,他特出的艺术赏鉴能力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本书里可谓相得益彰。 当然如第一篇里将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错为祖父,这些都只不过是瑕不掩瑜的小毛病。他在说到苍蝇时对周作人的不同意见,尤其令我欣赏。 老杜准备从外地回成都草堂的时候写道:“侧身于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这不是可以拿来形容一直息隐都江堰的林赶秋吗?说到“息机”成隐,韩偓《欲明》一诗又说:“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让我想起李商隐的:“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鸳雏竟未休”。这些动物都是拿来人开心的,状喻人事的替代品。 说到底,人毕竟自我中心的物种,这样你就好理解《诗经》里动物所具备的人事意味了。柏拉图在《政治家》中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要证明任何真正重要的事物而不使用例证很难。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梦中观察事物,以为自己完全认识这些事物,然而,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不只是赋比兴的诗歌手法,使得诗人们频繁使用动。 9.全国第一名的诗经作文三百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