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属于排律的唐诗

1.古诗中属于律诗的有哪些

您好,从类型上看.从开始就百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大类.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古诗.律诗.绝句又都各自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人看来,从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体诗.因此古体诗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或"格律诗".格律诗主要有四个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律都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和律诗: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押韵的居多.第二句个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一) 古诗的主要类别1.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2.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3.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5.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1. 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2. 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质的对比3. 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4. 比拟:或拟人、或拟物(三) 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2.反映诗人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闲适恬淡之情3. 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炼、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对仗工整、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5.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等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练习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

2.排律的诗法是什么

1、概说。

“排律”这个名称则产生于元代杨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开始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地使用开来。它是律诗的一种分为五言、七言,格式不拘泥,但同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

中文名:排律 代表作品:《唐音》《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 起源年代:元代 别名:长律 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2、释义。 词目:排律 基本解释:长篇的律诗,又称长律。

一般是五言 详细解释“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

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

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士宏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

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 颜谢 诸人,梁 陈以还,俪句尤切, 唐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链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

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累百,是为长排。” 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

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

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3、名称考证 “排律”名称的出现绝非偶然,由唐至元,虽然中间隔了宋金两个朝代,但它是有伏脉的。

明代诗人将“排律”名称用于唐代诗体,对唐诗“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韩国诗人接受并使用排律这个概念大约在明代时期,可见对唐代诗体的认同和摹习是比较迅速的,对明代的诗学观念也是有所接受的,对排律名称的确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元明的唐诗选本、明代诗话中有关排律的论述及明代诗人自身的排律创作,终于使排律名称在隔代确立了。 4、佳作举例 著名的作品不多,较著名的有: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杜诗详注》卷六)、白居易的《泛太湖书事寄微之》(《后集》卷七)、杜牧《东兵长句十韵》(《樊川诗集》卷二)等。

排律的一联叫做一韵,一共是多少韵没有明确的规定。上了百韵的排律也有所见。

例如,唐排律“上韦左相二十韵(作者: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 《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六卷徐日琏、沈士骏辑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年)春,乡试殿试均不考经判,而改试五言八韵唐律。于是徐、沈二人赶编了一部专收唐人五言长律的选集,分应制、应试、酬赠、纪述四门,自四韵至百韵,均有选录。

这是一部供应举子投考学习的投机书。卷首有二十二年孟冬望日沈德潜写的序。

徐日琏、沈士骏都是沈德潜的同乡和学生,沈又是沈德潜的族孙,大约此书是在沈德潜指导之下迅速编成的。虽然是一部应试投机书,但专选唐人五言律诗的集子,却只此一部。

此书每卷第一行题作《唐人五言长律清丽集》,这是全名。面页题作《唐律清丽集》,这是书名。

书口题作《清丽集》,这是简称。“清丽”是选诗的标准。

所选诗详于初、盛唐,略于中、晚唐,而选杜甫诗最多,仍是高棅以初盛为正宗的观点。

3.古诗中属于律诗的有哪些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每首限定八句,限定用平声韵。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古诗中属于绝句的有哪些

七言绝句 绝句 (南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南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清)王祖恢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七 擐甲登陴大势危,戎装小像到今垂。

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袁参政枢,以父宫保可立荫官部曹。

公戎装遗像,烟墩帽,饰杂宝。绣花窄衫,佩刀而立,神彩尤动人。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八 炎荒万里客初归,前世邹阳梦岂虚。 不见石仙袁少保,抱孙小字号东居。

袁楚雄赋诚,参政子,袁可立孙,知广西新宁州。……石仙,袁氏堂(袁可立堂号)名,苍古秀透,高六尺,阔杀其二。

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 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 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炉。

……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

六言绝句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5.排律是什么

排律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文学、律诗排律 律诗的一种,由于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 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

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

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五言长律(又叫五言排律)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十二句,更更多。

如:张巡的 守睢阳诗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柏梁体(七言古诗,句句用韵的就叫柏梁体)汉载帝作柏梁台,和群臣共赋七言诗(联句)。句句用韵脚(平声韵)。

后人殷句句用韵的七言诗称为柏梁体。 如: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谢谢采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