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佩玉

1.诗经里带妍或佩的句子

首先,古人佩于皮革上的物件有两作用,一事佩,是指实用性物件,觽,鞴,二为德佩,玉佩香草为主。三,刀剑。诗经主玉石,而楚辞则更偏重花草。

诗经中的带佩的句子:

1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讽刺有成熟的外表而无稳重的品德)

2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诗经·国风·秦风》(赞美秦君相貌不凡,祝他长寿。)

3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国风·卫风·竹竿》(嫁到异乡女人思乡)

4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来,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佩》

5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国风·王风》(等待情人时所作的各种悬想)

6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郑风·有女同车》

7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郑风·女曰鸡鸣》

8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魏风·葛屦》(对傲慢的贵族妇女的讽刺)

9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音为佩。讽刺文姜回齐的无耻行为。)

10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秦风·渭阳》

11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终南》

12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小雅·大东》(反映王室与诸侯的矛盾)

经过核查,貌似没有带妍的句子,还望 指正及补充

2.诗经中带玉字的句子和玉的意义

1)白茅纯素,有女如玉。《野有死麕》

2)玉之瑱也,象之揥也。《君子偕老》

3)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竹竿》

4)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翱将翔,佩玉将将。《有女同车》

5)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汾沮洳》

6)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小戎》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

8)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棫朴》

9)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公刘》

10)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旱麓》

11)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民牢》

12)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终南》

13)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渭阳》

14)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白驹》

3.“自古君子必佩玉”指的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吉祥之饰物,是灵性之宝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佩玉之说。

国人对玉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玉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

可能因为凝聚了上天赋予的特性,玉这种物件与君子的美好品格十分符合。于是,玉被人格化、道德化、思想化了。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是一种美的赞誉。君子如玉高洁,玉如君子正直。玉性温凉,虽有丝丝寒凉入骨,然而玉暖石凉,总有一种温润,让人不忍离弃。工匠磨玉,需将雕好的玉件,用至细的砂纸,一点一点反复抛光打磨,直至极润,才成一件精品。就像读书人修身,只有反复守候,打磨心灵,方有顿悟和收获。

君子如玉,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玉者无声,不急不徐,从容不迫;温文尔雅,随意淡泊;不温不火,价值自在。表面温润晶莹,望之含蓄内敛,近之如沐春风,内质坚贞静定,可碎不可裂。君子之风,不求人赞,唯求自身心安。愿世人常怀君子之道,守候心灵之地。因为有玉的地方,才有安宁平静。

4.为什么君子佩玉

诗经·国风·秦风·终南

君子至止===君王受封来此山

佩玉将将===身上佩玉声锵锵

---------------------------------------------------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题解]

赞美秦君相貌不凡,祝他长寿。

[注释]

1、条:山楸。《毛传》:“条,槄(涛tāo);梅,楠也。”

2、渥(沃wò):丰润。

3、君:指秦襄公。

4、纪:借为“杞”。堂:借为“棠”。

5、黻(扶fú)衣:黑白花纹的衣服。

6、将将(锵qiāng):即锵锵。

7、寿考:长寿。忘:亡,结束。

[参考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既有山楸又有楠。君王受封来此山,锦衣狐裘身上穿。脸色红润像涂丹,君王气度真不凡。

终南山上有什么,既有枸杞又有棠。君王受封来山上,锦衣狐裘身上穿。身上佩玉声锵锵,祝君大寿万年长。

5.佩玉 文雅 高雅 气质 习俗 等等的 诗词歌赋 拜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孔子提出的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之说,孔夫子云「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见《礼记‧聘礼》)。

《诗经》中的一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6.君子至止,佩玉将将什么意思

【名称】《国风·秦风·终南》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四言诗 【出处】《诗经》

2作品原文

终南 终南何有①?有条有梅②。君子至止,锦衣狐裘③。颜如渥丹④,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⑤。君子至止,黻衣绣裳⑥。佩玉将将⑦,寿考不忘⑧!

3注释译文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外。 ②条:树名,即山楸。材质好,可制车板。 ③锦衣狐裘:当时诸侯的礼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④渥(wò):涂。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 ⑤纪:山角。堂:山上宽平处。朱熹《诗集传》:“纪,山之廉角也。堂,山之宽平处也。”一说纪和堂是两种树名,即杞柳和棠梨。 ⑥黻(fú)衣:黑色青色花纹相间的上衣。绣裳:五彩绣成的下裳。当时都是贵族服装。 ⑦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⑧考:高寿。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有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红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4作品鉴赏

关于这首诗作者身份的推测,前人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大夫所作。《诗序》以为“(襄公)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其二,周遗民所作。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必周之耆旧,初见秦君抚有西土,皆膺天子命以治其民,而无如何,于是作此。”其最有力的推断即是“其君也哉”一句。严粲《诗缉》云:“‘其’者,将然之辞。‘哉’者,疑而未定之意。”此句意为:“这个人将成为我们的君主吗?”方玉润说:“秦臣颂君,何至作疑而未定之辞,曰‘其君也哉’,此必不然之事也。”理由较充足,可信为周遗民之作。现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是终南山的姑娘,对进山的青年表示爱慕之心而作,亦别开生面,可备参考。 又关于此诗究竟是“美”还是“戒”,前人亦意见不一。朱熹《诗集传》主“此秦人美其君之词”,姚际恒亦肯定“有美无戒”。而《诗序》的总体评价是:“《终南》,戒襄公也。”方玉润则以为此诗“美中寓戒,非专颂祷”。从诗的实际情况来看,方氏所见较为平允。 诗的“美”,主要是颂美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势。那君子的脸容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色斑烂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诗中对秦公的衣着有着一种新鲜感,不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秦公也像是在炫耀华服似的,在在证明这确是秦襄公被始封为诸侯而穿上显服的情景。《史记·秦本纪》:“(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诗大约就作于那时期。除了服装外,诗还写到了饰物的佩声锵锵,那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当作响,音韵悦耳。这就见出诗所描摹的形象是动态的,行进中的,仿佛让人感觉到秦公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祭祀行礼。诗通过视觉、听觉形象的勾勒,至少在外观上透出富贵气派和令人敬仰感。 至于作者所代表的周遗民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似乎不像外在敬意那样简单,两章末尾各有一句耐人寻味的结语。第一句是“其君也哉”,从那惊疑不定的揣测口吻中,显出忐忑不安忧喜参半的复杂心情。新君降临一方,旧地遗民自有前途未卜的紧张心理,这很真实自然。第二句是“寿考不忘”,意谓:秦君哪,你富贵寿考,但最终不要忘记这里曾是周王的土地和百姓呵!将祝福、叮咛、告诫、期望种种难以直言的心境委婉托出。辨味这两句,诗确实是意存劝戒,希望秦君是明君,而不是暴君。至于为什么那么含蓄婉曲,汪中《述学·释三九》说:“周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焉。”倒是较为圆通的。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不便直说。 最后看看两章诗的起兴有何意味。首先,周民搬出引以为豪的周地名山起兴,显示了王都之民的身分和某种程度的优越感,也可使初来乍到的秦公不至小觑他们。就此意义而言,或有借当地名胜以壮胆撑门面的虚荣心理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巍峨险峻,为万众仰慕。《尚书·禹贡》:“终南悖物。”《左传·昭公四年》:“荆山、中南,九州之险。”皆指此山。终南山有丰富的物产,尤以根深叶茂的林木为代表。还有宽衍险奥气象万千的山势。这些表面物象,明眼人都不难看清。那么作者何以要如数家珍不惜饶舌呢?一层意思是以隆崇的终南山,暗寓对秦公尊严身分的褒扬,有以伟物兴伟人的奉承之意。另一层意思是让秦公好好思忖一下:你真的能像终南山一样的受人尊崇吗?你只有修德爱民,不负众望,才能与名山的地位相媲美。正如后世曹操《短歌行》诗所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寓戒于颂一石两鸟的用意非常含蓄巧妙。

7.《诗经》中描写“玉”的诗句有哪些

1.君子偕老

先秦:《诗经》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

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2.竹竿

先秦:《诗经》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3.有女同车

先秦:《诗经》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4.渭阳

先秦:《诗经》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5.终南

先秦:《诗经》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

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

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8.含有玉字的诗经诗句有哪些

首轮麦Cd6 :你好。

《诗经》有玉的诗句:

《召南 也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鄘风 君子偕老》:

。。

。。。。。玉之瑱也,象之揥(tiì)也

《卫风 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郑风 有女同车》:

将翱 (áo)将翔,佩玉琼琚。。。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郑风 汾沮洳》:

。。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小雅 秦风 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小雅 鸿雁之什 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鸿雁之什 白驹》:

。。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小雅 文王之什 旱麓》:

。。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大雅 生民之什 公刘》: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小雅 生民之什 民劳》: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9.诗经名句中形容玉的诗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卫风·淇奥》)

这是《诗经》的名篇“淇奥”的诗句,“匪”在这里作“斐”解释,即有文才的人。诗句解释为:那文采焕发的君子,如切磋、琢磨后的玉器一般俊美;那文采焕发的君子,耳垂上悬着晶莹的玉坠,鹿皮帽子上的缀玉如同星光闪烁;那文采焕发的君子,精神如同金锡,品格如同圭璧。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

这是《诗经》“竹竿”中的诗句,傩,举止优雅,行有节度。诗句解释为:淇水在右边奔流,泉源在左边流淌,美人巧笑时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身上挂着配玉显得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经·卫风·终南》

10.古人腰上佩玉有什么讲究

/view/575173.htm 这;两个网址介绍的很详细,希望对你有帮助。

玉佩与文化

玉佩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环佩在样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断变化的,清代学者叶梦珠《阅世编·内装》解释说:“环佩,以金丝结成花珠,间以珠玉、宝石、钟铃,贯串成列,施于当胸。便用则在宫装之下,命服则在霞帔之间,俗名坠胸,与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 可知清代女性的环佩已经从古时只系于衣带的腰饰,而转为坠于胸间的项饰了。 孔子曾说“君子于玉比德。”他认为玉具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风。《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辉煌腾达”翡翠玉佩

在《诗经》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诗句与意境最为优美的是《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一个男子赞美他将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有美玉一般的内心。但被比喻成玉人的人,并不都是女子,常常也被用来指男人,例如《世说新语》说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以后就有了典故“玉山倾倒”或者“玉山倾颓”。而一对容貌人品皆出众的夫妻往往也被喻为“一双璧人”。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