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 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 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赏析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2. 形容形势的词语【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阪上走丸】: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被山带河】: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必不得已】: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兵无常势】: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不达时务】: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顾大局】: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入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不通时宜】: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朝不保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不谋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不图夕】: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3. 形容形势复杂严峻的名言不绝如带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 出处:《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绝如线 原作“不绝若线”。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4. 形容发展的诗句有哪些1、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释义】:有朝一日鹏鸟像东风一样飞起,就会去除一切障碍直冲九天云霄。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释义】: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释义】:登上山顶,看周围的山都低矮了。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释义】: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时间无情,花谢了可以再开,每年一度,人却只能往前走。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维《登鹳雀楼》 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5. 表示情况的诗句1、乖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6、《孟子•告子下》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6. 形容环境美好的诗句1:深院花香莺对语,楼台直上彩云间。金鸡啼颂小康篇。 2: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持钱买花木,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白居易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7:人人满面红光,放声歌小康。 8:赋税全除多德政,千年不遇好时光。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2:《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13:丰收进庄,金银入仓。 14: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5: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1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 1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0:楼房鳞栉连超市,道路蜿蜒跨水塘。 21: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 2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2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24: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30: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31: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3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3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3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7: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3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