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六艺的诗句

1.带有艺字的诗句

1、诗书盈几有,道艺喜时闻.

2、发挥六艺无遗精,考黜百家如拉朽.

3、白头更且穷经艺,谁道忘筌便得鱼.

4、艺文追伏郑,德业望皋夔.

5、多才多艺无多寿,此理凭谁问大钧.

6、圣武将犁老上庭,艺文先选彍中英.

7、生年同艺祖,庆寿似慈宁.

8、身为俗吏趋行部,手艺名香祝有年.

9、圣主有恩酬绝艺,帘前师号紫袈裟.

10、廓落襟怀德艺优,身名曾不问沈浮.

11、从来艺事两难精,今日逢君喜且惊.

12、太息艺成头已白,谁能持使献金门.

13、纵云录后有前例,循吏艺文应并编.

14、溪山如许佳,欲画无绝艺.

15、风流正始士,艺达孔门科.

16、种艺吾方屋数间,图书鸡犬称君闲.

17、少年习气秋来发,罗艺文场肆猖獗.

18、客衣缁尽不复恨,但喜占艺清如冰.

2.带有“艺”字的诗句

1、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琵琶行》牛殳

译文: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

2、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石苍舒醉墨堂》苏轼

译文: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3、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桃花源诗》陶渊明

译文: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4、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寄荆州张丞相》王维

译文: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5、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蜀路二首》张说

译文:当今君上看中艺业,而不看中各位。

6、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章孝标

译文:技艺高超而又能坚持,怎么会不成功呢?

7、君辞旧里一年期,艺至心身亦自知。《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少监》方干

译文:你已经离开了旧地一年了,学艺已经精通了。

8、圣人固多能,艺乃以不试。《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陆游

译文:圣人哪怕是全能的,也有不精通的地方。

9、种竹竹既立,艺兰兰亦芳。《静香轩》释慧空

译文:种植竹子竹子挺拔,栽种兰花兰花也芳香宜人。

10、艺老笔精湖海推,画意忘形形更奇。《观易元吉獐猿图歌》秦观

译文:艺术高超而下笔精准,画出来的画形象更是奇绝。

3.《诗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的是《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就是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 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 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 进行祭祀时的乐歌。赋、比、兴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最早用 于《诗经》。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 所触发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 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 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 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以表达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 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对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形象塑造、心理描写、意境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发展成为诗歌 常用的创作手法。

《卫风•硕人》中描绘庄姜之美:“手如 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 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瓤子、宽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

“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 图变得生动鲜活。《诗经》是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 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 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功不可没,如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4.诗六艺指什么

1、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2、当代说法

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这些名称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 ,曰颂。”《毛诗序》明确提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在唐以前,并没有把“风”、“雅”、“颂”作为《诗经》的三种体裁,“赋”、“比”、“兴”作为《诗经》的三种表现方法。

3、风雅颂简介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按不同乐调的分类;

“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对于“雅”的认识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中央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诗经“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4、赋比兴简介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5.诗经六艺是什么

1、解释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2、简介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3、概论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