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人懂我心用一句诗句怎么说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出处: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复。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出处:战国·屈原《楚辞·渔父》 释义: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制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3、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 出处:宋·辛bai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释义: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 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出处:魏晋·陶渊明《du归去来兮辞》 释义: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 5、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 释义:本来我一心向着明月的,但是明月没有照我,却照满沟渠。 拓展资料: 相传古代伯牙善弹琴,只有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意趣(zhi见于《列子·汤问》)。后来因此称知己朋友为知音。 知音难觅,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一个人这一生能认识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就足够了。 想让别人懂自己的心,便应该打开心门,愿意接受别人的靠近,与人交心。耐心一dao点,慢慢寻找,伯乐总会出现在生命里。 2.含有不懂我心的诗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心有木兮,抄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诗经 郑风 子矜》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离骚》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zhidao恋落花。 3.含有不懂我心的诗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心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诗经 郑风 子矜》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离骚》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4.形容别人不懂我的诗句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李涛《登高丘而望远海》 释义: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辞·渔父》 释义:这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才是清白的,所有的人沉迷在表面上的太平,只有我清醒。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琵琶记》 释义:我本来一心向往着明月,可是无奈明月偏偏照到沟渠里面去了。 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可惜知音太少了,弦断了又有谁知道呢? 5、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 《桃花庵歌》 释义:别人笑话你,很傻,很疯, 但是你笑别人看不懂你的意图。 5.形容心累的诗句1、《春尽》 唐代: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译文:惜别伤春连日来酒醉昏昏,醒来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细水上漂着落花流入另涧,阴云带雨飘入那远处孤村。闲居无聊恨芳时白白流去,异地千里难招来古人精魂。最感激流莺掀转深情厚意,每当清晨还特意飞到西园。 2、《群鹤咏》 南北朝:萧道成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3、《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宋代:黄庭坚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 译文:黄昏时分,山色清幽,江声寂静,卷起白天遮阳的帘子,等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突然江边并排停泊的两只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吹笛人在向远方的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 往事历历在目,在梦中还随心可见,那些荣华富贵都是醉乡乱眼中的幻像而已。长期以来都是因为耿介不屈的性格惹了这么多烦心事。还不如天性无情,那样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了。 4、《金字经·樵隐》 元代:马致远 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 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译文:当明月挂上了山头,挑着柴担一步步走下山岗;在长满苔藓的石上,把斧子磨得锋亮。姑且做个樵夫,去隐居在山乡。打柴,那打柴的朱买臣如今又在何方?空山深处,埋没了栋梁高材,一年年老去了时光! 5、《跋子瞻和陶诗》 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译文: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