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一首

1.唐诗一首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2.唐诗一首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3.解释唐诗一首李远《句》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青山不厌三杯酒,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全唐诗》记载的李远留下来的两句残句.这两句诗其实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写的是文人雅士的两大爱好——品酒和弈棋,酒生灵感,棋如人生,颇为传诵.“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大意:人情世事的一切曲折奥妙仿佛可以在品味美酒中悟出,人一生的光阴也就像一局弈棋,变幻无常百态尽彰.“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青山——在古诗中经常指代隐居之地,暗喻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不厌——说明作者很向往这样的生活.)大意:找一个清幽宁静的地方喝喝酒,下一局棋日子也就过去了.附赠一个小花絮:唐宣宗原本要派遣李远去填补杭州刺史的职位,却看见李远的诗句“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他说,这种整天只知道喝酒下棋的人怎么可能能治理好地方呢.幸好宰相站了出来说,不能凭借一句诗就判定一个人的为政能力,再说这两句诗说不定是李远在暗指自己怀才不遇.后来李远走马上任,治理有方,十分出色.。

4.解释唐诗一首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全唐诗》记载的李远留下来的两句残句。

这两句诗其实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写的是文人雅士的两大爱好——品酒和弈棋,酒生灵感,棋如人生,颇为传诵。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大意:人情世事的一切曲折奥妙仿佛可以在品味美酒中悟出,人一生的光阴也就像一局弈棋,变幻无常百态尽彰。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青山——在古诗中经常指代隐居之地,暗喻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不厌——说明作者很向往这样的生活。)

大意:找一个清幽宁静的地方喝喝酒,下一局棋日子也就过去了。附赠一个小花絮:唐宣宗原本要派遣李远去填补杭州刺史的职位,却看见李远的诗句“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他说,这种整天只知道喝酒下棋的人怎么可能能治理好地方呢。幸好宰相站了出来说,不能凭借一句诗就判定一个人的为政能力,再说这两句诗说不定是李远在暗指自己怀才不遇。

后来李远走马上任,治理有方,十分出色。

5.求唐诗一首(急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译文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作品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宿建德江》插图(图二)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6.求唐诗一首(急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译文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

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作品鉴赏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宿建德江》插图(图二)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7.搜集诗歌、一首诗经一首楚辞一首汉赋一首汉乐府诗一首建安诗一首魏

诗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xiǎn狁yǔn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ǔ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楚辞: 《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汉乐府诗: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建安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词: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清诗歌: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二)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赞诵李广的唐诗一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748—798或799)写《塞下曲》,这首诗写得如此有英武之气。

可是这首诗写得不是唐朝的将军而是赞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的诗篇。 卢纶还有一首怀念李广的诗“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不止是他怀念李广,还有很多唐朝的人都怀念飞将军李广。 王昌龄(698—757)《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702—765)《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严武(726—756)《军城早秋》:“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假若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哪能度过阴山? 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将士们哪能征战那么艰苦? 多么希望飞将军李广在呀,杀得那些胡人匹马不留…… 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