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花间派代表词人“花间派”,是中国晚唐五代的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其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其余还有皇甫松、和凝、孙光宪、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附两首词:温庭筠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诗词中什么是花间派和格律派词派: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实际上花间派是并属婉约的···格律派的说法也不是很严谨而周邦彦和姜夔最大的特色就是精通音律可以自己创作音乐,诸如姜夔的《扬州慢》他们擅长慢词,恪守音律,打磨节拍字句反观花间派年代,是唐末五代时期,其得名于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当时词体未全,小令居多,个中格律相对于诗律来说比较松散,合并韵部因为是配乐演唱,讲究的自然是一个优美为先词的发展至花间是变,影响后世,并以发扬至柳永一变,发展了慢词,丰富了词调苏轼一变,以诗为词辛弃疾又是一变,以文为词可以说花间派是婉约之祖而楼主所例举的格律派,人物都是精通音乐,擅长自度曲,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词调使其更加丰富,实际上姜夔和周邦彦也是婉约之属。 3.花间派诗词经典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又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更漏子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4.花间派诗词经典温庭筠的….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又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更漏子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轻,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韦庄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5.婉约派,花间派,著名诗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长相思(汴水流) 刘禹锡 忆江南(和乐天春词) 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落)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思帝乡(春日游) 牛希济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鹿虔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云) 谒金门(风乍起)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李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捣练子令(深院静) 清平乐(别来春半)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乌夜啼(无方独上西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倾杯(鹜落霜洲)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魏夫人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生查子(金鞭美少年)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洞仙歌(冰肌玉骨) 永遇乐(明月如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 八六子(倚危亭)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 更多参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二晏词》《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词》 《长恨此身非我有:豪放词》 《玉楼明月长相忆:婉约词》 《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 《忆昔花间初识面:花间词》《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 《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 6.宋词花间派温庭筠1、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2、“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 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7.诗词中什么是花间派和格律派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8.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9.花间派代表诗词人及作品中国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 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 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却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温词现传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诗,这些词的题材更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如下面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相传唐宣宗爱听〈菩萨蛮〉词,温庭筠为宰相令狐掏代写了好多首,这是其中的一首。他在词里把妇女的服饰写得如此华贵,容貌写得如此艳丽,体态写得如此娇弱,是为了适应那些唱词的宫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当时没落王朝醉生梦死的生活。 它上承南朝宫体的诗风,下替花间词人开了道路。从敦煌词里的十五首〈菩萨蛮〉看,题材相当广泛;可是在温庭筠以后,晚唐五代词人填这个调子的不少,风格上就一脉相传,离不了红香翠软那一套,可想见他影响的深远。 温庭筠的部分描写闺情的词,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又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 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所同情,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他在词的意境的创造上又有特殊成就,因此这些词在过去时代曾赢得某些不幸妇女和怀才不遇的文人的爱好。 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 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凄清景象,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辜负了闺中人的脉脉多情。 此外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等,是同样的例子。和上面的艺术特征相联系,他在表现上总是那么含蓄。 这比较适合于篇幅短小的词调,也耐人寻味;但往往不够明朗,甚至词不达意。最后是字句的修饰和声律的谐协,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 温庭筠在词艺术方面这些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温词题材的偏于闺情,表现的伤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也带给后来词人以消极的影响,所谓花间词派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西蜀依恃山川的险固,受战祸较少,那些割据军阀和官僚地主就弦歌饮宴,昼夜不休。欧阳炯《花间集序》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 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花间词人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文艺风尚里产生的。 陆游《花间集跋》说:“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是对他们的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针见血的批评。 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 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