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丑奴儿》宋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疏影黄昏。香满东风月一痕。 清诗冷落无人寄,雪艳冰魂。雪艳冰魂。浮玉溪头烟树村。 周邦彦 南枝度腊开全少,疏影当轩。一种宜寒。自共清蟾别有缘。 江南风味依然在,玉貌韶颜。今夜凭阑。不似钗头子细看。 2.宋词《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其中的内涵【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这首词是作者辛弃疾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3.【丑奴儿每隔三字地串读,先倒后顺之后的诗词是】《射雕英雄传》中第九回所记的岳飞所作的四首词,分别是《菩萨蛮》、《丑奴儿》、《贺圣朝》、《齐天乐》.不过这是小说作者编写的内容,史实上根本就没有,岳飞流传下来的诗词也没有丑奴儿什么的,所以你不可能找到词的内容【射雕英雄传】原文如下完颜洪烈道:“岳飞无法可施,只得把那部兵书贴身藏了,写了四首甚么《菩萨蛮》、《丑奴儿》、《贺圣朝》、《齐天乐》的歪词.这四首词格律不对,平仄不叶,句子颠三倒四,不知所云.那秦桧虽然说得上才大如海,却也不明其中之意,于是差人送到大金国来.数十年来,这四首歪词收在大金宫里秘档之中,无人领会其中含意,人人都道岳飞临死气愤,因此乱写一通,语无伦次,哪知其中竟是藏着一个极大的哑谜.小王苦苦思索,终于解明了,原来这四首歪词须得每隔三字的串读,先倒后顺,反复连贯,便即明明白白.岳飞在这四首词中嘱咐后人习他的兵法遗书,直捣黄龙,灭了我大金.他用心虽苦,但宋朝无人,却也枉然,哈哈!”众人齐声惊叹,纷纷称誉完颜洪烈的才智.。 4.关于宋词格律我想要“丑奴儿、破阵子和少年游”的格律,因 爱问知识丑奴儿: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破阵子: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 少年游: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别格一】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别格二】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 【别格三】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丑奴儿令(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19.想象。 (1分)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1分)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1分)比喻。 (1分)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1分)(选择一种手法进行分析即可得3分)20.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 (1分)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2分)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 (2分)【解析】1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此题主要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然后答出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题目,结合文中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 由环境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高雅。 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表现潇洒脱俗。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