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被贬官的诗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手法:咏史抒怀、借古讽今)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手法:一语双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手法:咏史抒怀,今昔对比) 2.形容做官的成语:形容做官的诗句【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依流平进】 流:品级;依流: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子夏悬鹑】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肥遁鸣高】 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功遂身退】 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策名就列】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箕山之志】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骑鹤上扬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福禄双全】 福:福气;禄:俸禄。既有福气,又做官,享受俸禄。 【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凤毛济美】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清风两袖】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箕山之操】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遁世幽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同“遁世隐居”。 【重珪迭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 【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骑鹤望扬州】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急流勇退】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骑上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重圭叠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难进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返我初服】 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骑鹤上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遁世隐居】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 【骑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无官一身轻】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重珪叠组】 指世代连续做官。 【骑鹤扬州】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簪缨世胄】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骑鹤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3.描写“当官为民”的诗句有哪些1、荪独宜兮为民正(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 2、独为匪民(先秦·诗经·《何草不黄》) 3、为民不利(先秦·诗经·《桑柔》) 4、劳民为君(魏晋·曹操·《度关山》) 5、不尔民为鱼(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6、拥朱轮、特地为民来(宋·卢炳·《满江红·碧眼真仙》) 7、为民乞雨(宋·陈著·《沁园春·莲叶山前》) 8、民仰使君为食天(宋·姚勉·《沁园春·鹤发鸦髫》) 9、为民广洽(宋·无名氏·《六州》) 10、端为民祈(宋·无名氏·《十二时/忆少年》) 11、五马为民来(宋·无名氏·《水调歌/水调》) 12、农为兵兮民重嗟(唐·刘叉·《冰柱》) 13、使汝发早白;长为南亩民(宋·陆游·《纵笔》) 14、扫除民蜮不为灾(宋·黄庭坚·《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15、后为檀岛土民所杀(清·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16、亦本为民保(宋·张镃·《杂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