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清平乐江城子菩萨蛮卜算子等都是什么意思部分词牌名来历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 29:瑞鹤仙 词牌名。 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 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 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 “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 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此调本名为《谢秋娘》,。 2.菩萨蛮西江口壁算是宋词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故称宋词。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本词收录进《全宋词》 3.李清照菩萨蛮(1)沉香是睡时所烧,香气已经消散尽,而作者的酒还未醒,说明了已过很长一段时间,可见醉得很沉.最后一句重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所作>\>等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表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守旧不思恢复的南宋统治者谴责,?B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作者采用了对比表现手法,词上片写喜,下片写悲.表面看去意似不连,实际关系非常紧密.春风送暖本应该欢乐地尽情领略着大好春光,然而节候的变化,往往特别容易触动人的思乡怀人只情,想到山河破碎,有家难归,这美好的春色,反而变成了生愁酿恨只物.所以上片的喜更加反衬出下片只悲,写喜是宾,写恨是主;悲喜对照,把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4.宋词耿玉真菩萨蛮赏析五代耿玉真《菩萨蛮》 菩萨蛮 (五代)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释:这是一首北宋初年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笔致工巧,深婉动人,尽极抒写一位温柔多情、敏感娴静女子之念思之情,陈廷焯评赞该词:“如怨如慕,极深款之致。”据阮阅《诗话总龟》等书记载:“南唐卢绛病痁(shān,疟疾),梦白衣美妇歌曰:‘玉京人去秋萧索’云云。”给这首词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称为“鬼词”,可见人们对其喜爱之极。 上阙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点明亲人远去京师,春去秋至而音信全无。 “画檐鹊起梧桐落”,鹊起不顾,进一步暗示亲人一去杳然;庭院阒寂,怅然失望,梧桐叶坠之声亦清晰可闻,怀想之深,立见。 “欹枕悄无言”,夜不安寐,欹枕无言,用动作表现心理,形象而又委曲。 “月和清梦圆”,梦里依稀与亲人团聚。词人把梦中团聚与中天月圆巧妙地交织一起,“圆”语双关,圆而不圆,梦境与现实、月色与人事两相反衬,思念之情愈婉愈深。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 “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 “背灯惟暗泣”,梦断神伤状。眼前冷寂,梦中欢聚,两相衬照,益发伤神怅惘,岂不柔肠寸断、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为伤感之最。 “眉黛远山攒”,接“背灯暗泣”,给伤心之极攒蹙秀眉一特写,更将满膺思念、一腔哀怨,无法释怀而凝结于眉间黛远。 末句“芭蕉生暮寒”宕开,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气直沁人心里,又不说破,辞婉情切,令人哀怨无端,为以景结情之妙笔。此词上下两阙各用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传递,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与词意的转进相谐和。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来。 5.菩萨蛮的诗词全都要菩萨蛮 作者:【韦庄】 年代:【唐】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注释】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18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阳洛才子。这里 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太宗贞观中 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评解】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 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 “洛阳才子他乡老”又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南春景,抒发内心的感慨。全 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 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致思唐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菩萨蛮》词,致其乡国之思。 洛地风景,为唐初以来都城胜处,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结句言“忆君君不知”者, 言君门万里,不知羁臣恋主之忧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忆洛阳之词,身在江南,还乡固不能,即洛阳亦不得 去,回忆洛阳之乐,不禁心迷矣。起两句,述人在他乡,回忆洛阳春光之好。“柳暗” 句,又说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恻。末句,对景怀人,朴厚沉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韦端己《菩萨蛮》四章惓惓故国之思,而意婉词直,一变 飞卿面目,然消息正自相通。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丁寿田等云:结尾二语,怨而不怒,无限低徊,可谓语 重心长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