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忠君的唐诗

1.古代文人把忠君报国当做自己的最高理想,请写出一组能够表达作者

《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赠萧禹的古诗下两句

《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词句注释

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白话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3.爱国的古诗或者名言

有关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 1、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

——晏婴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8、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1、爱国如饥渴——班固 1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4、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曹操 1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1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1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2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范晔 2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2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 23、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2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26、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

——崔颢 27、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28、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 29、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30、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 3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32、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 33、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34、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林逋 35、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3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39、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4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4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2、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43、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4、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

——陆游 45、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文天祥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7、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文天祥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9、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海瑞 50、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5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2、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53、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 54、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5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56、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5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58、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名人名言 ) 59、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60、盛世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 6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62、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63、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楼钥 64、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6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6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67、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68、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屈原 6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7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7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 7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74、爱国如饥渴——班固 7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7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77、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78、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7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 8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 8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8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8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86、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

——《旧唐书?陈子昂传》 87、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8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 89、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90、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9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92、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 93、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94、愿得此身长报国。

4.有名的唐诗,长一点,不要太长

(想要还有)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 (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注解】: 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中前四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情味无穷。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注解】: 1.斛(hu2)斯:复姓。

2.翠微:青翠的山坡。 3.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4.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绵州彰明县青莲乡。

李白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因吴筠及贺知章推荐,唐玄宗召为翰林供奉承,但不久又赐金放还。安史之乱后,被牵连累,长流放于夜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附当涂令李阳冰,公元762年病死于当涂。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放,刻苦向前人学习,善于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他的诗风格豪放,雄奇壮丽,表现了浪漫主义色彩,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仙”。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注解】: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