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诗句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自古就是诗人们的吟咏对象.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而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颇具特色.唐·施肩吾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此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责子诗》、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嘲稚子》、《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清代诗人著名袁枚的《所见》等,也都是别具一格的吟咏儿童的佳作. 古诗吟咏儿童,妙趣横生,笔法多样,值得当代诗人们“古为今用”,以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吟咏儿童的诗歌佳作.。 二、有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儿垂钓》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苏轼《花影》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李忱《吊白居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三、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四、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儿垂钓》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韩愈《听颖师弹琴》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京都元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黄庭坚《牧童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苏轼《花影》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李忱《吊白居易》 五、描写儿童的古诗《太阳》 太阳, 你一定是块大海绵, 要不, 小雨点咋给你吸走了呢? 《白云》 白云是条大围巾, 紧紧地绕着太阳的脖子, 不让调皮的风进去。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水 是鱼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树林 是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土壤 是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诗歌 是我们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生命的精彩》 红花 最美丽的时刻是开放么 我觉得 红花 最美丽的时刻是凋谢 因为那时她在向人们诉说另一种完美 绿叶 最绚丽的时刻是舒展自己么 我认为 绿叶最绚丽的时刻是枯萎 因为那时他在向我们演绎 生命中最后却也是最华丽的乐章 大树 最引以为荣的是拥有无数蓬勃生机的绿叶么 我感到, 大树 最引以为荣的是秋日落叶纷飞 因为那时他心中的梦想在飞舞 生命因开始而美丽 生命也因结束而绚丽完美 《一封封捎向远方的书信》 枯黄的树叶 无人问津 只有我 轻轻走过去 捡起一片 端详着叶面上那复杂而又清晰的叶脉 上面有说不完的话,抒不尽的情 残缺的落叶 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动情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仔细一看 上面还有生命留下的痕迹 树叶飘飘然落在地上 被人们无情地践踏 我替他们感到惋惜 风儿把封封书信 捎向远方 我替他们感到欢欣 。 六、描写儿童的诗句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七、有哪些关于儿童的诗句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池上 **词 **才六岁, 小娃撑小艇, 未知巧与拙。偷采白莲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踪迹, 学人拜新月。浮萍一道开。 八、有没有描写儿童的古诗写儿童的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二绝】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老怀甚喜,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可率昆季赓和,胜终日饱闲也 范成大 学业荒呻毕,欢悰隔笑监。 入秋复先幕,过夏亦疏帘。 门客嗔愁思,家人献吉占。 尤怜小儿女,时报鹊鸣檐。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 明 高启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那么多 有需要地么? 九、带有“儿童”的诗句有哪些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 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一、描写儿童诗句有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