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辩证法的诗句

1.有关辨证的诗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句子

1、唇亡齿寒.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2、竭泽而渔. 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等,同属此理.。

3.关于哲学的诗句

1、《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断句》——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4、《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5、《小松》——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4.有哪些有关辩证的名言

一、一分为二看问题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

—―白居易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5、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1、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恩格斯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恩格斯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7、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8、万物必有盛衰,万物必有弛张。

—―韩非子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 三、量变与质变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

——俗语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4、千里之堤,渍于蚁穴。

――俗语。

5.求辩证法名言含有辩证法性质的名言,即使唯心也无妨.尽量具有文学

这两句话说的是两个事实,角度有些小小的差别.如果按照现今的比马恩时代更加成熟和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恩格斯的第一句话,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明辩证法的历史状态,而第二句话,则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石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基本形态. 具体来说,第一句所说的事实是,人们用对比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是一种理智的习惯,是接近理性思维的思考方法,譬如,人们常说自己的财富或能力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这样一种观点,但是,一般人显然不知道辩证法.也就是说,用辩证的方法来处理日常事物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作为属于无意识的. 即使当哲学在欧洲成为“上学”(高级的学问),逻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建立,人们也没有把辩证的方法当做一种基本的思考方法,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哲学作为一种深思的学问,其方向必然是走向单一的极致,辩证法作为一种调和性的思考方法,往往混淆视听,干扰思考方向,是属于诡辩的技巧,不能登入大雅之堂. 这种现象,直至德国古典哲学被终止.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他们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把矛盾当做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把矛盾当做分析事物状态的基本方法,并把这些当做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在黑格尔那里获得了极为璀璨的成就,辩证法被黑格尔命名了.从此,一种新的认识论,一种可以与形而上学处于同一地位的认识论被人类发现了.于是,德国成为近现代世界哲学的圣地. 至于第二句话,具体展开的话,是包含如下三个真理的: 其一,理论的东西,将受制于实践实际,不能超越实践实际而自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 其二,理论的东西,必定是在实践检验以后才能成为真理,——体现在原话中,是由于恩格斯将人改变自然的程度和人的智力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其三,人类活动的基本形态即改变自然,人的精神活动属于第二形态,——这也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 至于这三句真理的解释,我就不说了,这在一般的大学教材中很常见. 以上是鄙人对这两句话的浅见,希望对阁下有帮助. 比较不好意思的是,说的东西还是不少,算不上简洁.不过,至少是原创,希望还不至于被骂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诗句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唐代诗人李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