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纸船》一诗中的纸船象征什么

纸船象征着作者的思念之情。

以下为原文: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纸船——寄母亲》赏析 作者借纸船来传递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

2.船有什么象征意义

船 水运工具.古代又称“舟”.《山海经·海内经》:“番禺是始为舟.”《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虞作舟.”《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割木为楫.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这里说的是独木舟.原始社会,独木舟是相当普遍的.古代先民也用竹木编筏以代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正义》:“桴,木表之粗皮也.”古代巴族有双身船,钢鼓纹饰中有此纹样.居住在乌苏里江一带的赫哲人有桦皮船和鱼皮船.居住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使用牛皮船.船的使用,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船桨和吴兴钱三漾新石器遗址出土的船桨,已有七千年乃至万年以上的历史.神话说,洪水滔天,人类赖以逃生的船是葫芦、木盆.中国古代把船作为君王的象征.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间用纸做成船,点上火置于江河湖海之中,意在把祸祟带走.端午节南方各民族中有龙船竞渡的习俗.吴、越。巴族有以鸟名船的记载.钢鼓纹饰上的“翔鹭”和“鹏”常比喻方舟的轻重.汉族地区普遍流传着耍旱船的游戏和文艺演出.大都做为春节期间庆贺一年丰收的娱乐活动.船的谐音为“传”,有“代代相传”的含意,因此为人们喜闻乐见. (刘锡诚)

龚国富曰:谁说船仅仅是交通工具,尽管它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如果这样的话,岂不小看了它?它是人类逃出灭顶之灾的避祸所,是人类赖以生存至今的宝物。以它为任何象征物都不为过,愿它继续给人类带来幸运和福泽。

中华象征文化100之二十一

3.古诗词中什么是船的代称

1、艖:小船。

2、艒:小船。3、膺:船。

4、舠:小船。“白波若卷雪,侧石不容舠。”

5、舤:船。6、舭:船。

7、舽:古代吴船。8、舼:小船。

9、艆:海中大船。10、艍:船。

11、艃:船。12、艂:船。

13、艀:小船。14、艔:渡船。

15、艓:小船。16、艬:船。

17、艭:船。18、艞yào :大船。

19、艧:船。20、艛:古代有楼的大船:~船。

~舰。21、艚子:载货的木船,有货舱、舵楼。

22、艅艎:吴王大舰名。后泛指大船、大型战舰。

23、舢板:小船。24、舰艇:各种军用船只的总称。

25、舸:大船。

4.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

1、说“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却又把“一只只”小纸船“抛下在海里”,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形成了对照,暗示诗人思念的执着,深切.2.每天不灰心地叠船,希望有一只小纸船“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这样写有何用意?作者冰心把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表现得强烈、执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3.、诗的最后四句由( )写转为( )写,点明了( ).诗人通过( ),假设母亲在睡梦中看见了一只小纸船,请母亲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船载着对母亲的( )和( )的哀伤.实,虚,题旨,想象,挚爱,离别4、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什么?(1)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诗人通过小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爱和思念.(2)小纸船就代表了她自己,载着爱和思念,飘向母亲那儿.也表达了作者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一片深情.。

5.古诗词中有关船的意象

《登岳阳楼》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所有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歌中各类意象归类总结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二、、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