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晚唐诗歌思潮

1.中晚唐时期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在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的形势下,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元结、顾况等揭发社会矛盾的诗歌,成为杜甫的同调。中唐 时代,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更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

他们的新乐府诗揭发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残酷剥削,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势的削弱也深感不安。他们 的诗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除了以白居易为首的现实主义诗派而外, 中唐时代诗歌的风格流派比盛唐更多了。大历年间,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李益、卢纶的边塞诗,都是盛唐诗风的余响。

贞元、元和之际,韩愈、孟郊以横放杰 出的诗笔,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风格。青年诗人李贺,更融合楚辞、乐府的浪漫幻 想的传统,以浓丽的色彩,出人意表的想象,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苦闷和追求。

刘禹锡的学习巴楚民歌,柳宗元的借山水以抒幽愤,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

2.晚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晚唐时期有两大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一个流派苦吟诗人贾岛 姚合 和两大词派 南唐词和后蜀词 代表人物分别为李煜和温庭筠

杜牧诗俊逸爽朗如李白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笔力雄健,近体诗则文辞清丽,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例子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李商隐,词风凄艳浑融,格律严整,意象密,用典多,缮写爱情诗,尤以无题最有名,具有多义性不明性的特点。其浑溶学自杜甫,凄艳可比李贺,隐约承与阮籍,“唐人能自劈宇宙者,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也。”其诗开启独特的诗风,例子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贾岛姚合两人最具苦吟代表性,传言贾岛还俗,整天坐一毛驴,死扣诗里的字句,甚至为一句“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冲撞了韩愈!他们的诗有句无篇,未能达到混溶一体的境界!例子

寄贾岛 姚合著

漫向城中住,儿童不识钱。瓮头寒绝酒,灶额晓无烟。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人传。

3.唐代诗歌的主题思想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

4.晚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

(四)晚唐阶段 晚唐诗歌,随着国势的衰亡,风格面貌有很大改变。

诗人置身在黑暗动乱的时代,对于社会问题、民生疾苦,都有所关注,但他们对现实的反映是不够的。由于诗人们的思想、心态和艺术追求不同,表现出几种不同的倾向。

有的用苦吟的态度反映自己的个人生活;有的用艳丽的诗风表现爱情题材;有的以淡泊的境界描写隐士情怀;也有的以通俗的语言反映乱离,讽谕时世。 但无论哪一种,都带有浓厚的伤感色彩。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杜牧和李商隐。 杜牧的五、七言古诗、律诗、绝句都有佳作,尤以七言绝句一向受人推崇。

与他壮伟的怀抱、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杜牧诗歌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爽朗俊逸的风格。在杜牧今存的 500 余首诗歌中,有不少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题材, 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从思想内容角度看,无论是反映现实的深度还是广度,都高过当时一般的诗人,而在艺术上更是独辟蹊径,创作出一种独特的思意深远,情韵缠绵,绮密瑰妍,凄艳浑融,充满朦胧境界、朦胧情思的诗歌风格,成为唐诗的最后一座高峰。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对爱情的执著和刻骨铭心的相思。

比喻贴切,感情真挚。 。

5.晚唐诗歌都有哪些特点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其他问题不想多说,只说一点。

记得当时先生上课时,曾经提到过一点,那就是中唐盛世时,诗歌已经到了一个颠峰,很难被超越了。到中唐后期和晚唐时,大家就想着要突破,但是很难,非常难。

盛唐的风格、趣味、技巧,都是面面俱到而且面面都是颠峰。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找来找去,最后韩、孟、贾、李等人,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发现奇趣,搞点奇崛的东西。“悬崖架屋”,郊寒岛瘦,都是这种趣味的反映。

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主要不是继承和继续盛唐的艺术繁华,而是破然后立,是打破牢笼,是如何自新。这是内在的。

现实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诗歌必须有所反映,盛世不再,艺术必须有所改变。这是外在的。

个人感觉,韩、孟、贾、李等人的意义,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最主要的贡献是趣味上的,奇趣成为后世人做诗歌也好写文章也好,一个很难得、很上档次的美学追求,机器重要。这是从意义上看。

从美学境界、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人比不过晚唐诸公,晚唐诗歌在美学境界上堪称绝品,丝毫不逊色于盛唐,甚至有过之。晚唐诗是完全可以与盛唐诗并肩的另一个极顶颠峰。

个人感觉,晚唐诗的特点,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1、老趣。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6、其他。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viewthread.php?tid=162919《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第九章 晚唐诗歌唐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晚唐诗人大体可划为两个大的诗人群体:一是继承贾岛、姚合、张籍、孟郊的穷士诗人群,工于穷苦之言,诗歌风貌的特征是收敛、淡冷、着意;二是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为代表,在心灵世界与绮艳题材的开拓上作出重大贡献的诗人群,诗歌风貌特征是悲怆、绮丽、委婉。

第一节 杜牧杜牧(803—3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二十六岁举进土,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

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一、爱国忧民诗歌。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灾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

《郡斋独酌》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演。尽管河涅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欲舞。

二、咏史诗很著名。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

如《过华清官三绝句》中的两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借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

他另一《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三、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画面鲜明,风调悠扬,才气俊爽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着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

6.唐代诗歌的的特点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

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

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

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7.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

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

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扩展资料 晚唐诗派 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

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

樊增祥自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 学诗之初,“积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余皆香奁体也”。

又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李者居多”,“以学晚唐者为最佳”。

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诗“多冶游之作”(陈衍《石遗室诗话》)。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

曾官绥远、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于隶事,极似樊。

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

李希圣(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乡人。

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诗大多为七律,专学李商隐。

有《雁影斋诗存》。曹元忠,字君直。

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曾官内阁中书。

诗亦专学李商隐,其工妙不下李希圣诗,有《北游小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唐诗派。

8.唐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代诗歌的形式丰富多彩,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包括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种。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称古风。在唐代以前,这种诗体没有特定名称。

到唐代律诗兴起以后,人们将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不合格律要求的诗体统称为古体诗。因为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要求,所以又称为格律诗。

相对来说,古体诗在音韵格律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松,而近体诗在音韵格律方面的要求则比较严格,如一首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即律诗八句,绝句是四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随意转换;律诗还要求额联、颈联(即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到政治动态,从劳动生活到社会风习,都是诗人们写作的题材。

有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矛盾,从而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有的诗歌歌颂正义的战争,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有的诗歌描绘了祖国秀丽多娇的江山;此外,还有的诗歌抒写了诗人的抱负和遭遇,表达了男女的相思之情,诉说了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在创作中,这两种创作方法常常被结合起来,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