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春秋时期的诗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诗

春秋战国 周 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

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 屈 原《九歌》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2.描写春秋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

3.春秋战国有什么名句

春秋战国名句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2.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9.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0.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14.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7.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19.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 20.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2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2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3.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2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25.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26.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 27.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2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 29.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礼记·学记》) 31.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32.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3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 3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35.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3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3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39.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4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 41.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 4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4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4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 4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诗经·小雅·巧言》) 4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4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5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5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 5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54.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 5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 56.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楚辞·桔颂》) 5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 58.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59.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 6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6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6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63.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64.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65.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6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67.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68.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 69.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7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7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7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4.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诗词有哪些

1)

《猗兰操》

孔 丘(春秋)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2)

《春秋战国门再吟》

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诸侯若解尊天子,列国何因次第亡。

3)《春秋战国门再吟》

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4)《春秋战国门再吟》

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

5)《春秋战国门再吟》

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

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5.描写春秋战国的名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 孔丘 《论语.述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 孔丘 《论语.学而》)

学不可以已。(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好学近乎知。(战国 子思 《礼记.中庸》)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 孔丘 《论语.泰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战国 子思 《礼记.中庸》)

志不强者智不达。(春秋 《墨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楼主要找的话,很多,四书五经上面一大吧,此外孟子、荀子、道德经、管子===很多很多的

6.写春秋时期的诗歌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