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读唐诗麻烦告诉我李敬一武汉大学 著作有《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节目主持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名家演讲集》,《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含著)、《宋诗鉴赏辞典》(含著)、《唐代十大诗人诗画雅鉴》、《宋代十大词人词画雅鉴》等。发表论文有《信息传播——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新思维》,《关于传播学研究本土化问题的思考》,《受众心理与宣传效果》、《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舆论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佛教在华传播的现代解读》、《从看民生新闻的特点》、《他律、自律、共同管理是网络规范的三种途径》等。曾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作《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等学术演讲。主持教育部和湖北省社科项目各一项。 2.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中国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父母就很自然地边拍着宝宝边轻念几句“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父母们或许也不知道为 什么要让孩子们知道唐诗,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这样做,并且从没有停止过,也 许父母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就从这几句唐诗开始,他们就已经在孩子纯净空廓 的心田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曾建议教育部要求小学毕业生要会背一百首唐 诗宋词,因为会背诗词有很多的好处。事实也即如此,鲁迅。 巴金、杨振宁、丁肇中等很多人都在少儿时代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唐诗于中国人真可谓家喻户 晓,是每个孩子的必修的“童子功”,然而,究竟什么是唐诗呢?仅是文学作 品吗?在唐诗中,蕴涵着什么更多、更深远的东西呢? 关于这个问题,叶嘉莹教授引用了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四 句话,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她 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其实就是人心的苏醒,而这种心灵 的苏醒,古今皆相通。 她认为“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而诗歌 的写作也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 失恋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 情好起来了。 如果曾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便会说: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哪里能找寻出一丝隔阂?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 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唐诗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始终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 唤。 人生百年,几多曲折,其中的得失利害、波澜起伏我们又能控制多少?当 你的人生面临着彷徨,甚而陷于困顿时,如果能有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那将 是无尽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这样一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中,积蓄了古代伟大诗 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无疑“能够使得一个人超越小我生 命的狭隘和无常,把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并且给予你坚强 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转眼千年已逝,浪漫的大唐王朝已经远去,如今已是物非人亦非„基本知识 积累不足,阅历不够丰富,理解有偏差等原因,使我们现代人学起唐诗来,会有 坠入重重迷雾之感,虽然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唐诗,却总不能触类旁通,理解到唐 诗的内涵和精髓。学无常法而必有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 《唐诗鉴赏知识实 用百科》把唐诗中的基本常识,全部整理出来,配上插图和解说,以易读精美的 方式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抓住学习唐诗的突破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关唐诗 的最多知识。同是,本书还附有一些宋词鉴赏知识,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读者学习 诗词的首选必读读物,带领大家领略诗词的绝代风采。 3.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4.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读后感读后感:以前读唐诗宋词,都是孤立的欣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大师就是大师,从最早的诗歌总集到清代的陈宝琛,从赋比兴到intertextuality, 读了此文,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漂亮的文章,真不可多得。 希望同好读完,多多跟帖,以示鼓励哈!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 著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5.每天坚持读唐诗宋词好习惯家长心语额,确实没有看懂你的题目,我刚参见工作,说一说我的经历吧 我上初一那年,是为了把歌词写的刚好,去找音乐老师谈了下,老师给我的意见就是多看宋词 宋词在古代就是被用来吟唱的,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柳永他们几个人吧 中国人从接触韵律就是从唐诗宋词开始的,我们比较喜欢偶数说词,奇数停顿,这里的停顿多取决于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我曾连续30天,每天背一首宋词,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后来改成坚持看宋词,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再到参加工作,都在看 宋词说她是文化结晶也对,说她是一种美的存在也对 每天阅读确实很难坚持,倘若坚持,受益匪浅 6.我的读诗故事那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 一天我打来电话问爷爷一首唐诗。那是杜牧的山行。 可起先我怎么也说不清。那时幼儿园的我还识字不多,老师口传叫我们把诗的名称记住了已很不容易。 但老师要求我们回家由家长找到这诗的全文,并教会我们背诵。在电话里我说得很快,爷爷听不清,后来我慢慢得说给他,才听清是山一一行、杜一一牧。 幸亏这诗爷爷还记得,爷爷就给我背了一遍。后耒又把诗找了出来,并且帮我完成了作业。 当时爷爷就想,我马上要读小学,这样的情况可能要经常出现。是否自己在这方面要回回炉,充充电。 于是爷爷有选择地读些唐诗。但除了原来读过一些作品和一些容易理解的作品外,有很多唐诗不解其意。 例如高适的送董大,其中有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没有影象电视的古代,人们怎么能都认识一名乐师呢?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中才知道是天下人谁不愿意和你交朋友啊!这使爷爷恍然大悟。 为了更好地充电,爷爷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诗词班。比较系统地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中的一些作品等。 使爷爷对许多没有读过的诗词有所了解,对一些原耒读过的一些诗词加深了理解。在与古人的交流中,只觉得读诗词简直是一种生命的延长,一种精神的升华。 一次到杭州参加浙江省首届中老年声乐演唱比赛,饭后在西湖边散步,走到望湖楼边,特然想起了苏轼在望湖楼醉后成诗的情景,立时在脑海中崩出几句:名曰望湖楼怀古,当年东坡座哪位?该是邻窗可看桅。今日西湖无风雨,切盼先生再重来。 在学诗的过程中爷爷认识了湖州老年大学诗词研习会的一批老同志。爷爷不单在学写诗词中经常向他们请教并得到他们不厌其烦的指点。 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谦逊好学勤于创作的精神是一致的。更主要是他们的人品使爷爷受益匪浅。 他们中很多是离休干部,担任过各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可从不张扬。就XX同志而言,虽年事已高,且身体也不是很好。 可每次研习会话动他会风雨无阻地参加,并出题要大家按韵作诗。看了XX同志的很多诗词作品,爷爷颇有感触,成诗一首以表其意。 昔日驰聘疆场,无暇顾及文章。今朝重拾旧好,汩汩流出胸膛。 老同志的创作热情都是很高的,你看了爷爷们的不己集就知道了。其中XXX同志还出了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湖州老年大学诗词研习会专门出了一本不己集的书。有五十多位会员的作品收集其中。 学诗读词对学书法也很有帮助。许多书法家经常把诗词创作成作品。 有时爷爷对某些草书写法不认识,但若这首诗词是爷爷熟悉的,把整幅字连起来念,爷爷就认识了这些字的草书写法。读诗,应该说是读书,给爷爷的老年生话带耒了许多快乐。 我今年已考上大学。爷爷对我的学习除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有所关心外,后来都是我妈妈在操心。 可为了能帮助我的学习,却使爷爷收获了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