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贺新郎·辇路东风里》

辇路东风里。试回头、金闺昨梦,侵寻三纪。岁晚岿然灵光殿,仆与君侯而已。漫过眼、几番桃李。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驰骥騄,佩龟紫。宿云收尽檐声止。玳筵开、高台风月,後堂罗绮。恰近洛人修禊节,莫惜飞觞临水。怕则怕、追锋徵起。此老一生江海客,愿风云、际会从今始。宁郁郁,久居此。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词坛上地位提高后的得意之作,词中不无炫耀的成分。但是作者的成功是在诗文、书画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和“金闺”“三绝”的上皇女的交游中得来的,以此填词,不无炫耀。但这炫耀又不是为了夸耀自己有多么出众的才能,而是倾吐多年的愿望——圣明天子的垂恩眷顾、凌云壮志的实现,由此产生了人生的转折,崭新的前景,在词人心中激起的无比欢欣。词人受宠若惊之余,感激涕零,激动得不能自已,一腔热忱化作了饱含恭维、称颂之语的热情颂歌。 起首两句点明“东风里”的春意盎然,正是盛世承平景象,也为全词点明承平时期而作。“金闺”句用“虚幻”指出作者多年追求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不过是“昨梦”,与昔梦金闺重来已成幻境之感相应,“侵寻三纪”极写这段“昨梦”的久长与沉重。这两句带有词人“梦醒”后的反思和感叹。 “岁晚”两句直抒胸臆,词人看到的是岿然独存的天平灵光殿(天平山白云禅寺在宋时为著名道场),心中想到的是自己与君侯(指韩愈)由布衣朋友而并辔驰骋于仕途十余年矣,可谓历尽艰辛。这里明是谦恭颂圣,实则流露了词人自伤老大与功业无成的感慨。 “追锋”三句是词人想象中当年名公巨卿宴饮时的盛况。这里说“追锋”“此老一生江海客”,是作者以韩愈自况。“问谁人、得似张公子?”变而为自负之语,笔力豪健,在诙谐中透露出词人的自信。“珠履金钗常满座”,说明当年张公子的宴会宾客盈门、盛况空前。“问谁人、得似张公子?”意即没有谁能比得上当年张公子的一席盛宴了。这是在赞美宣宗能够招徕海内名士,使天下宴安宴乐之时,词人对宣宗英明天子君臣相得作正面颂扬。 下片写词人重承平盛世之意。 “宿云”句是眼前实景,为日间景象,同时也是宣宗所赐之瑞兆:积云尽收,余爽无踪,骤雨将至或刚霁,所以檐声止息也。这种景象就是词人当年所期盼的景况。“玳筵”三句是赞美之辞,是说宣宗统治下的洛中风俗奢侈靡烂:美轮美奂的玳瑁筵席上高风高雅的风云人物众多聚集于一体(即有“高台之上的风范”又有“月下之风采”),在此风月高华之季节,君臣百姓欢歌笑语于绮罗绮席间。“恰近”两句承上而来,赞颂圣明天子之时风俗淳厚,正是洛中人士尽情欢乐之时。以下又由眼前宴会想到宣宗垂拱而治的承平景象:“莫惜飞觞临水”,这是在赞美宣宗能够与民同乐,使天下太平无事;“怕则怕、追锋征起”,这是说宣宗一朝君臣能够及时行乐,因为词人深知“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深怕的是一旦天下有变则他们这些垂老之人也只好弃甲曳兵而退。“此老一生江海客”中的“此老”是指自己。“风云际会从今始”,是词人看到当今盛世希望宣宗继续重用人才以报效国家而奉劝之辞。这几句显得谦恭而又诚恳,反映了作者此时的雄心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词熔典雅古茂与俚俗欢快与一炉,又蕴藏着作者沧桑凄凉的身世之感;文思如流,合律合拍而又飞扬灵动。这正是词人流露出“辇路东风里”之胜概欢娱之余而又心绪茫然时心态、情感之曲折流露。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贺新郎·辇路东风里》这首词创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当时刘克庄被贬出京城,前往广东担任一个小官。他的好友王迈为他送行,并为之鸣不平。因此,这首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词人的悲愤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