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庵识心达理,不是胡言乱语。 教化三千大千,个个透泥入水。 应无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时中净念法身,何假烧钱化纸。 不被邪魔所惑,各各尽淘真理。 亦非夜聚晓散,亦不远寻山水。 亦不发愿烧香,亦不弃离妻子。 不咽众生血味,便敬六亲九祖。 誓不饮酒猖狂,不入牢狱苦楚。 见利便不干心,处处如钦父母。 你争无明人我,我自无可作做。 修桥补路随缘,身作山河国土。 供养大地含灵,上愿皇图永固。 时时风调雨顺,日日民歌乐舞。 皆因自 |
|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道德教诲的诗,它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道德修养,以及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首先,诗中提到了普庵识心达理,这表明作者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觉悟和理解,达到对真理的认知。普庵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可以理解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接着,诗中提到了教化三千大千,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三千大千是佛教中的概念,代表了广阔的世界,作者以此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 然后,诗中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无我精神。应无所住生心,意味着应该无执着、无分别心,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静。不被邪魔所惑,表达了对真理的坚守和对自我意识的清醒。 同时,诗中还强调了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不被寻山问水,不远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和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供养大地含灵,表达了对大地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敬畏。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盼。风调雨顺、民歌乐舞,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道德教诲的诗,它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内心的觉悟、道德修养、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盼。这首诗对于人们思考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