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庆建州叶守》

新贵纷纷竞着鞭,明公于此独恬然。
未曾批敕中书考,先判天官二十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官场生涯,特别是新贵们的争名逐利和作者自身的超然物外。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 首句“新贵纷纷竞着鞭”,描绘了新贵们纷纷进入官场,争相追逐名利的场景。着鞭,是比喻追求名利,如同马匹着鞭,急速奔驰。这句诗揭示了官场的浮华和喧嚣,展示了人们为名利所驱使,不顾一切地追求权力和地位。 第二句“明公于此独恬然”则是对作者的自我描述,表明他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淡定。恬然,意为平静自然,不受外界干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不追求浮华的名声和地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三句“未曾批敕中书考”是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表明他未曾参与那些追逐名利的行为。批敕中书考,是指在朝廷中处理重要政务,获得高官厚禄。作者以此自谦,表明自己未曾涉足官场浮华,保持了内心的清净。 最后一句“先判天官二十年”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的坚守和对官场的批判。判天官,是指担任高级官员,如天官郎中之类。作者以此表明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新贵的道路,选择了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宁愿在官场之外,默默地付出努力,也不愿追逐那些虚无的名利。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贵们的追逐名利和作者的恬然自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浮华的批判和对淡泊名利的坚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选择,展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
相关诗词
  • 1
    [宋]
    古松树下书阴寒,云亦何心去不还。
    却怪建州城裹梦,一春多在湛庐山。
  • 2
    [宋]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终焉终久功,或慰奔驰苦。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 3
    [明]
    医无山头角满耳,十万健儿密于蚁。
    猛气皆思斫建州,铁马嘶风大旗底。
    幕府朝开剑如水,上将逡巡护军靡。
    其间侧注者谁氏?
    雄釂高谈称弟子。
    书生清骨如断冰,夜看磷青晓烽紫。
    边声无地著伊吾,五岳突从壮心起。
    快哉汪生游如此!
    归来一枕清淮流,丽竖弹筝翠眉喜。
    《前溪》误按《出塞》曲,醉眼犹瞋叛臣李。
    万事反覆难具陈,残虏未灭诚足耻。
    国士谁扬司隶畐,朝廷傥抚云中髀。
    生平早向长安垆,荆高千年气不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