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灵石日长老访留之樗庵》

妄念已知今世错,勤修别结后身缘。
尺三汗脚踏龙尾,丈六金身坐象筵。
昔趁蛾眉班谒帝,今从牛矢路归田。
未知葱岭何边去,且向庵中伴老禅。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的主题似乎是关于人生的过错、修行、转变和未知的未来。 首句“妄念已知今世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错误行为的悔悟,意识到自己的妄念是今世的错误来源。这反映了诗人深刻的内省和自责。 “勤修别结后身缘”则是诗人立志修行,以期在未来的生命中结缘更好的境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尺三汗脚踏龙尾,丈六金身坐象筵”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艰辛和成果。诗人用“尺三汗脚”形容修行的艰难,而“丈六金身”则象征修行的成功,坐在象筵上则是成功的象征。 “昔趁蛾眉班谒帝,今从牛矢路归田”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从过去的权贵生活到现在归于田园的转变。这种转变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对修行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未知葱岭何边去,且向庵中伴老禅”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决心在庵中与老禅为伴,继续修行的决心。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追求。诗人的悔悟、决心、艰辛、成果、转变和对未来的追求,都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创作背景
《灵石日长老访留之樗庵》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刘克庄与灵石日长老是一位僧人,两人可能有交往或友情,这首诗可能是为了记录两人之间的交往或友情而创作的。 2. 留宿的场景:诗题中提到了“访留之樗庵”,说明诗人与灵石日长老在某个地方相遇,并留宿于樗庵。这个场景可能给诗人带来了某种感悟或触动,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 3.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可能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物,比如山林、溪水等等,这些景物也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僧人的交往、留宿的场景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有关。
相关诗词
  • 1
    [唐]
    灵山一片不灵石,手斫成器心所惜。
    凤鸟不至池不成,蛟龙干蟠水空滴。
    青松火炼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
    今日赠君离别心,此中至浅造化深。
    用之可以过珪璧,弃置还为一片石。
  • 2
    [唐]
    信彼称灵石,居然狎遁栖。
    裴回承翠巘,斌驳带深溪。
    夕阴起层岫,清景半虹霓。
    风来应啸阮,波动可琴嵇。
    仆也颍阳客,望彼空思齐。
    傥见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 3
    [明]
    君不见,清凉山前一灵石,一片方方大如席。
    云是文殊说法座,千古流传夸胜迹。
    我生闻说自孩提,将信还疑难考索。
    寄慕兹山四十春,苦为浮名缚冠帻。
    迩束嫡宦游汾阳,行旌北指台山冈。
    跻攀万仞不惮险,清秋天爽披清凉。
    石旁拭目辩真伪,恐感禅家虚诞累。
    殷勤立石遍招呼,仆夫累为堪容萃。
    始信空中色相真,石能幻化通灵神。
    石灵愈信文殊道,道神常显空中身。
    空中身,灵山塔,我问灵山山不答。
    异石中藏玄妙机,识破玄机输老衲。
    老衲前知石灵性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