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真州北山》

忆昔胡儿入控弦,官军迎战北山边。
笳箫有主安新葬,蓑笠无人垦废田。
兵散荒营吹戌笛,僧从败屋卢茶烟。
遥怜钟阜诸峰好,闲锁行宫九十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通过回忆一场战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忆昔胡儿入控弦,官军迎战北山边”,描绘了战争的开端,胡人入侵,官军在北山边迎战。这一联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激烈场面。 颔联“笳箫有主安新葬,蓑笠无人垦废田”,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笳箫有主,意味着有人为战死者安葬,而蓑笠无人,则表明农田荒废,无人耕作。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对生产和生活的破坏。 颈联“兵散荒营吹戌笛,僧从败屋卢茶烟”,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后的凄凉景象。兵士离散,荒营中传出戌笛的悲鸣,而僧侣则从败屋中升起茶烟。这一联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战争对人们精神的摧残。 尾联“遥怜钟阜诸峰好,闲锁行宫九十年”,以钟阜诸峰和行宫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遥怜”一词,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向往,而“闲锁行宫九十年”则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回忆战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对比,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力。
创作背景
《真州北山》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真州(今江苏省常州市)的北山地区有关,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感慨。在诗中,刘克庄回忆起过去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官军在北山边迎战的历史事件。战争使得田野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诗人借助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表示哀悼。
相关诗词
  • 1
    [清]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 2
    [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3
    [唐]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