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天台杨景清以所进春秋发微示余辄题小诗其后》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博学多才的感觉,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 诗的开篇“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展现了诗人沉浸于学问之中,负笈游学,不断追求知识的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有着深厚的自信和自豪。 接下来的“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博学多才的一面,他将新的理解和见解书写在简策之上,微妙的言辞显示出他对春秋等古代经典的深入理解。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的未来充满期待,虽然现在还未被邀请去讲述,但他相信未来必然会有机会展现他的学识。 最后的“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诗人借古喻今,通过引用历史上先儒晚达的例子,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学问和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博学多才和坚定自信。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天台杨景清以所进春秋发微示余辄题小诗其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 学术背景:在宋代,对《春秋》的研究非常盛行。这首诗提到的杨景清,他对《春秋》有深入的研究,并有自己的见解,著作了《春秋发微》。刘克庄对杨景清的研究成果非常赞赏,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敬佩之情。 2. 社会背景: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即文人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学术,共同进步。刘克庄通过这首诗,既展示了他对杨景清才华的赞赏,也体现了他对学术交流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到了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两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近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2
    [现代]
    二载流离苦,飘飘梦落花!
    停车频买酒,问路倍思家。
    尘重知城大,天长盼日斜。
    何时平寇乱,茅屋味清茶。
  • 3
    [现代]
    劳军来万里,愧我未能兵!
    空作长沙哭,羞看细柳营。
    感怀成酒病,误国是书生!
    莫任山河碎,男儿当请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