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方寺丞招宿瀑上不果》

久与瀑泉疏,劳公下檄书。
极知居陋巷,不似宿精庐。
奴客辞看犊,邻人畏借驴。
何时儿子壮,聊为举篮舆。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静、质朴的乡村生活,同时也透露出一些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久与瀑泉疏,劳公下檄书”,这里诗人以瀑泉为比喻,形容自己久已疏离繁华世界,劳驾公卿下达文书。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的清高自许,又透露出他对公务繁忙的疲惫。 颔联“极知居陋巷,不似宿精庐”,这里诗人进一步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深知自己居住在简陋的小巷,与精致的房屋无法相比。这一联通过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安于贫贱、不慕荣华的品质。 颈联“奴客辞看犊,邻人畏借驴”,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邻里的生活琐事,仆人辞去看护牛犊,邻居害怕借驴给他。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与乡邻们的亲密关系,同时也透露出生活中的一些艰辛。 尾联“何时儿子壮,聊为举篮舆”,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长大成人,可以为自己挑起篮舆(一种轿子)。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以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清高自许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在赏析时,我们需要细细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方寺丞招宿瀑上不果》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 1. 招宿瀑上的邀请:诗题中的“方寺丞招宿瀑上”表明,方寺丞邀请刘克庄去瀑上住宿。这可能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方寺丞可能希望与刘克庄一起欣赏这美景,进行诗歌唱和。 2. 不果的原因:诗题中的“不果”表明,刘克庄最终未能成行,未能前往瀑上住宿。这可能是因为某些突发事件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他无法成行。 3. 诗歌的创作:尽管刘克庄未能前往瀑上,但他仍然创作了这首诗。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方寺丞邀请的感谢,或者对未能成行的遗憾,或者对瀑上美景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刘克庄受到方寺丞的邀请,但最终未能成行,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相关诗词
  • 1
    [宋]
    黄墩巨海通昌国,花园大路连西域。
    九顷农歌乐丰年,赤山牧唱喧朝夕。
    罗溪流水出通潮,仕岆高山古贤迹,方寺钟声育善音,桃源击鼓评民籍。
  • 2
    [明]
    城外西湖水,泉根暗入池。
    鱼游如有翼,树老欲无枝。
    前度故人去,一番新住持。
    老僧扶杖出,但问孰相知。
  • 3
    [唐]
    出家初隶何方寺,上国西明御水东。
    却见旧房阶下树,别来二十一春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