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贤谈稷下,孤士卧漳滨。 母亦为投杼,儿宜勿斩轮。 无书留逐客,有些吊累臣。 一室才容榻,奚烦问疾人。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士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的不满和对于贤才遭受排斥的愤懑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诸贤谈稷下,孤士卧漳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诸贤在稷下热烈地谈论着,而孤士却独自躺在漳滨,无人问津。这一对比凸显了孤士的孤独和被遗忘的状态。 颔联“母亦为投杼,儿宜勿斩轮”,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母投杼和儿斩轮都表示疑虑和担忧,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孤士处境的同情和理解。 颈联“无书留逐客,有些吊累臣”,逐客和累臣都是遭受排斥和打击的人,诗人用“无书”表示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和忽视,而“有些”则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尾联“一室才容榻,奚烦问疾人”,最后诗人以孤士的居住环境作结,一室之榻,简陋至此,何必再去打扰他呢?这一描述既表达了诗人对孤士生活的同情,也体现了对其清静生活的尊重。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孤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的不满和对于贤才遭受排斥的愤懑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清静、高洁、坚韧的孤士形象,让人深感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