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

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
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且富有哲理的感觉,蕴含了对生活、命运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以强烈的对比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看到诗卷后的惊讶和疑惑。一方面,“一已为多况百哉”反映了生活中的纷繁复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另一方面,“得君诗卷久惊猜”则突显了诗人对诗卷的深沉情感,惊讶于诗卷的优美文辞和深厚意蕴。 颔联“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运用了两个寓言典故,进一步描绘了诗卷中的意境。姑射山头的比喻让人想象到高远、纯净的境界,而勾芒雪里的召唤则引发人们对寒冷、清白的思考,共同营造了诗卷深沉、清丽的氛围。 颈联“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中,诗人对命运和自然规律进行了感慨。前句“委壤可怜渠有命”表达了对生命无法抗拒命运安排的悲哀,而后句“倾城岂是子无媒”则传达出诗人虽然才情横溢,但却无人赏识的无奈。 尾联“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则以咏梅为主题,呼应了全诗清高、孤傲的基调。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香影,表达了自身的高洁品质和孤傲性格,与和靖宗人一同歌咏梅花,更加突显了诗人的个性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对诗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运用典故和寓言,使诗歌更具有哲理性和发性。
创作背景
《林知录和余梅百咏》是宋代文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梅花有关,刘克庄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梅花的诗,其中《梅百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刘克庄与友人林知录唱和之作,林知录对刘克庄的《梅百咏》进行了和诗,因此刘克庄创作了这首诗来回应林知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与友人之间的诗意交流和情感沟通。
相关诗词
  • 1
    [清]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 2
    [宋]
    无累无机祇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寒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薑苗为屦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 3
    [明]
    越客好游当岁暮,草堂习静自情亲。
    闭门觅句留残腊,倚杖看山待早春。
    鸟雀入林知有我,烟霞为伴若无身。
    何当别去西湖上,万树梅花刺眼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