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 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
|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且富有哲理的感觉,蕴含了对生活、命运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以强烈的对比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看到诗卷后的惊讶和疑惑。一方面,“一已为多况百哉”反映了生活中的纷繁复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另一方面,“得君诗卷久惊猜”则突显了诗人对诗卷的深沉情感,惊讶于诗卷的优美文辞和深厚意蕴。 颔联“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运用了两个寓言典故,进一步描绘了诗卷中的意境。姑射山头的比喻让人想象到高远、纯净的境界,而勾芒雪里的召唤则引发人们对寒冷、清白的思考,共同营造了诗卷深沉、清丽的氛围。 颈联“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中,诗人对命运和自然规律进行了感慨。前句“委壤可怜渠有命”表达了对生命无法抗拒命运安排的悲哀,而后句“倾城岂是子无媒”则传达出诗人虽然才情横溢,但却无人赏识的无奈。 尾联“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则以咏梅为主题,呼应了全诗清高、孤傲的基调。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香影,表达了自身的高洁品质和孤傲性格,与和靖宗人一同歌咏梅花,更加突显了诗人的个性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对诗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运用典故和寓言,使诗歌更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