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 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 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 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 |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诗。诗人以林下之物和海滨之景为引子,展开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物色来林下,安排起海滨”,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暗示了生活的变化无常。物色来自林下,意味着事物的起源可能并不显眼,甚至被忽视。而“安排起海滨”,则表现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也许原本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环境的改变,会变得截然不同。 颔联“居然蒙锦阱,幸未驾蒲轮”,进一步展示了生活的矛盾和不确定性。锦阱,指华美的陷阱,暗示生活中的诱惑和危险。蒲轮,则是古代的一种车轮,这里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磨难。诗人表示,虽然遭遇了锦阱,但幸好没有步入蒲轮,也就是说,在面对生活的诱惑和困难时,他选择了避免陷阱,没有陷入更深的困境。 颈联“非我瑕疵女,云谁毁誉臣”,诗人在这里发表了对人言可畏的看法,他以“瑕疵女”和“毁誉臣”为比喻,表达了在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诋毁时,应该坚守自我,不被流言蜚语所动。 尾联“只愁从此去,未易致虞人”,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只愁从此去”,意味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未易致虞人”,则暗示着未来的路不好走,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生活的矛盾和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表达了在面对生活的诱惑和困难时,应该坚守自我,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