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陈寺丞续荔枝谱》

蔡公绝笔山川歇,荔子萧条二百年。
选貌略如唐进士,慕名几似晋诸贤。
岂无品劣声虚得,亦有形佳味不然。
题遍贵家台沼后,请君物色到林泉。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荔枝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品貌、味道及其历史传承的评价。 首句“蔡公绝笔山川歇,荔子萧条二百年”提到了蔡公,一位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其绝笔使得山川都为之寂静,而荔枝也随之萧条了二百年。这句诗通过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荔枝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变迁。 接下来,“选貌略如唐进士,慕名几似晋诸贤”描绘了荔枝的外貌和名声。荔枝的外皮红色斑驳,类似于唐朝进士的衣着,而其名声则类似于晋朝的贤人。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荔枝与历史文化人物相联系,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岂无品劣声虚得,亦有形佳味不然”表达了作者对荔枝品质的评价。虽然有些荔枝品种外形不佳,但其味道却十分美味,而有些品种虽然外形美观,但味道却不尽如人意。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荔枝的客观评价,不以貌取人,重视内在品质。 最后,“题遍贵家台沼后,请君物色到林泉”则是作者呼吁人们不要只在贵族家庭的庭院中欣赏荔枝,而是要到山林泉流之间去寻找更好的品种。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野生的荔枝的推崇,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绘和评价,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本真的崇尚。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陈寺丞续荔枝谱》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经历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学问和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宋代也是荔枝种植和食用的一个高峰期,这为《陈寺丞续荔枝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2. 文化背景:荔枝谱是一类以记载荔枝的品种、特性、产地、栽培技术等为主的文献,具有很高的植物学和文化价值。在宋代,荔枝谱的写作成为一种风尚,许多文人雅士都参与了这一题材的创作。 3. 个人经历:刘克庄本人对荔枝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在福建、广东等地任职,这些地方都是荔枝的主产区。他对荔枝的品种和特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综上所述,《陈寺丞续荔枝谱》的创作背景是刘克庄在宋代文化繁荣、荔枝种植和食用高峰期的大背景下,结合自己对荔枝的深厚感情和深入了解,进行的一次文化创作。
下一首
《帝城》
相关诗词
  • 1
    [唐]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2
    [元]
    园旧游,因感其事,复用前韵。
    万金不买青春,老来可惜欢娱地。
    有时记得,江楼深夜,解鞍留寐。
    兰焰喷虹,宝香薰麝,玉醅*蚁。
    更谁能细说,当年风韵,江瑶柱、荔枝味。
    漂泊江湖万里,渺难寻、采菱拾翠。
    何心更到,折枝图上,卖花声里。
    蓬鬓刁骚,角巾欹堕,枕书聊睡。
    恨匆匆未办,莼鲈归棹,又秋风起。
  • 3
    [宋]
    华清赐浴。
    宝甃温泉浇腻玉。
    笑靥开时。
    一骑红尘献荔枝。
    明珠乍剖。
    自擘轻红香满手。
    锦袜罗囊。
    犹瘗当年驿路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