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题十首》

父魄下沉渊,儿声上彻天。
向令逢孔氏,是亦女参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父亡子哀的悲痛场景,并通过假设孔子在世,表达了作者对圣贤的崇敬和对伦理道德的呼唤。 首句“父魄下沉渊”描绘了父亲去世后灵魂沉入深渊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悲痛和怀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死亡和灵魂的信仰。 次句“儿声上彻天”则描绘了儿子因为失去父亲而发出的悲痛哭声,响彻天空。这句诗通过儿子的哭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父亲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亲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 第三、四句“向令逢孔氏,是亦女参骞”,通过假设孔子在世,表达了作者对圣贤的崇敬和对伦理道德的呼唤。作者认为,如果孔子还在世,他也会为这种亲子之情所感动,也会称赞这个儿子的孝顺和忠诚。这里通过对孔子的崇敬,呼吁人们遵循伦理道德,珍视亲情,传承孝道。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父子之情的描绘和对孔子的崇敬,展现了作者对亲情和伦理道德的重视,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刘克庄的《杂题十首》创作背景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刘克庄在南宋末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本人也在仕途上屡遭贬谪,因此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豪情和忧愤。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造诣很高的文人,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有着紧密的联系。《杂题十首》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的心境和时代的精神风貌。具体每首诗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