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千山斫入亚夫营,佳墅名园怕近城。
赖是白公资佛力,小留苍翠作秋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千山斫入亚夫营,佳墅名园怕近城。赖是白公资佛力,小留苍翠作秋声。》,作者是清代诗人张问陶。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感谢白公(即白公武)的佛力,通过描绘千山和佳墅名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力的感激之情。 首句“千山斫入亚夫营”,诗人以亚夫营来比喻千山,描绘出千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将整个营地都覆盖了。这一句展现了千山的壮丽和雄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句“佳墅名园怕近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佳墅名园的喜爱,但又担心它们靠近城市会失去原有的自然之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城市化的担忧。 第三句“赖是白公资佛力”中,诗人感谢白公的佛力,使得这些佳墅名园能够保持原有的自然之美,即使靠近城市也能保持清新翠绿,给人带来秋天的声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力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白公的善心和佛力的神奇力量。 最后一句“小留苍翠作秋声”则是描绘了这些佳墅名园在秋天时,依然能够保持翠绿,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仿佛是自然的音乐一般。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千山和佳墅名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力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以及对城市化的担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方回(1227~1305) ,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 誉为“江西诗派之殿军”。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景定年间登第,知严州。元兵将至,痛饮而死,年仅69岁。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没有找到确切的信息。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出,方回在游览西湖时,对西湖的美景和历史遗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风光,并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苏轼、白居易等,这些都表明他对历史的了解和热爱。总之,《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展现了方回对西湖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热爱。
相关诗词
  • 1
    [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 2
    [宋]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3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