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去萍草》

童子携竹器,摝去池中萍。
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
复呼荷锄者,剃草汛我庭。
蛇蚓无留藏,行径免露零。
划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
朗月明其抟,古镜还精灵。
语寂理已会,虑澹神自冥。
白发一老翁,兀然坐孤亭。
作品赏析
这首诗《童子携竹器,摝去池中萍。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从中表达出深深的哲理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童子带着竹器在池塘中清理水面的场景。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示了生活的日常,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清净无为的自然状态。接着,诗人通过“见鱼故已佳,水底林峦青”两句,描绘了池塘底部的山林青翠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美妙和和谐。 然后,诗人转向了另一个场景,即“复呼荷锄者,剃草汛我庭”。这里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农夫在清理庭院中的杂草,这个场景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和对环境的维护。这种积极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接下来的几行诗,“蛇蚓无留藏,行径免露零。划秽致洁净,拨翳生皛荧。朗月明其抟,古镜还精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环境的理解和改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环境变得整洁、清晰,如同明亮的月光和古镜一样,反映出自然的精灵。 最后,“语寂理已会,虑澹神自冥。白发一老翁,兀然坐孤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寂静之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描绘了一个老翁独自坐在孤亭中的宁静画面。这个画面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和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才能使环境变得整洁、清晰,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越。
相关诗词
  • 1
    [宋]
    阑槛玲珑直又横,半临池水着新亭。
    拟招鹭宿栽添苇,怕碍鱼行掠去萍。
    五月藕花千样锦,四时山色一般青。
    有闲来此寻幽赏,莫看人间淡墨屏。
  • 2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3
    [先秦]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
    将恐将惧,置予于怀。
    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