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

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
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
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
如涵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
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至慈帝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至慈帝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至慈帝的至化之深,表达了至慈帝的包容、和谐、顺应自然的精神。 首章中,“猗猗娭娭”形容至慈帝的至化之深,表现出至慈帝的深广和包容性,如煦如吹,如负如持,表达了至慈帝的无私、无我、无求的精神。而“而不知其慈”则强调了至慈帝的包容性和无私性,不需要任何回报和感谢,只为了世间万物能够和谐共处。 “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至慈帝的无私和无我精神,不需要任何回报和感谢,只需要世间万物能够和谐共处,达到一种静和的状态。 在第二章中,“瀛瀛溶溶”形容至慈帝的至化之极,如涵如封,如随如从,表达了至慈帝的包容性和顺应自然的精神。而“而不知其功”则强调了至慈帝的顺应自然的精神,不需要任何自我表现和夸耀,只为了世间万物能够和谐共处。 “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则进一步强调了至慈帝的顺应自然的精神,不需要任何主观意愿和行动,只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和时间变化,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至慈帝的无私、无我、无求、顺应自然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至慈帝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至慈帝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哲学思考: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宁静。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示意义。
创作背景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是唐朝文人元结所作的一组诗歌。这首诗是《二风诗》中的一部分,旨在描述和赞扬至慈之德。至慈,即极端的慈爱,广泛的慈悲。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慈爱如春风般温暖人心的力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鼎盛。诗人元结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创作受到了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唐朝也是一个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慈爱、仁爱等儒家美德在社会中受到广泛推崇,这也为元结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思想背景。 总的来说,《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是在唐朝文化背景和儒家思想影响下,诗人元结通过诗歌来赞颂慈爱之德的作品。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徘徊出桂苑。
    徙倚就花林。
    下桥先劝酒。
    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
    竹短未空心。
    绝爱猿声近。
    唯怜花径深。
  • 2
    [唐]
    至哉勤绩,不盈不延。
    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於戏劳王,勤亦何极。
    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至哉俭德,不丰不敷。
    谁能颂之,我请颂夫。
    於戏劳王,俭亦何深。
    戒尔万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圮。
    谁能颂之,我请颂矣。
    於戏劳王,功亦何大。
    去尔兆庶,洪湮灾害。
  • 3
    [唐]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