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源无处不流通,隐显何关卓锡功。 欲识海潮连地脉,祗今双蟹出泉中。 |
| 风月衿怀歉古人,萧然天地一閒身。 夜来偶读唐庚记,贯石通泉在一真。 |
| 寻仙得招提,借我此歇脚。 瓜枣未暇求,杯水得甘酌。 境空风泉高,夜永云卧薄。 明当约麻姑,石桥骑白鹤。 |
| 披沙觅山泉,不知泉在师锡端。 借师锡端卓白石,不见师泉见山锡。 须弥芥子不无别,离一离二别胡越。 我师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满恒河沙。 沙河现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饷。 |
| 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
| 吾师知地脉,杖锡此间卓。 分占神仙囿,敲出清泠玉。 锡飞已乘龙,泉洁可饮鹤。 林下几寒暑,池中不盈涸。 木石常借润,瓶罂随量足。 池无汲绠线,逗引走修竹。 渴心生尘埃,对此惬所欲。 洗耳听松音,漱齿汲山绿。 更携一壶归,为浣众生浊。 遥愧山中人,四时自斟酌。 |
| 炼形仙入天聪洞,卓锡僧归石柱庵。 穷胜不知天已晚,归来药径月盈篮。 |
| 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 品茶懒检茶经看,舌本无非有味禅。 |
| 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卓锡自地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 |
|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 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 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 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 |
| 何处觅灵踪,天台第一峰。 云深唯见寺,夜静忽闻钟。 卓锡随飞鹤,谈玄起蛰龙。 石桥如有约,跨月坐从容。 |
| 古本凌空百尺过,根盘如石铁为柯。 浓阴不碍金莲座,虚籁犹传玉树歌。 倦客解衣频徙倚,老禅卓锡定摩挲。 云门寺里梁朝柏,身上苔痕想更多。 |
| 幽林卓锡地,香火续深禅。 但见树迷户,不知头顶天。 云开青嶂耸,瀑溅雪珠悬。 一脉来何处,曹溪万丈渊。 |
| 道人卓锡爱名山,四面巉岩指顾闲。 风牖坐闻松子落,石床定起藓痕斑。 鸣禽花坞春常在,隔水柴扉夜不关。 惟有白云知此意,庵前飞去又飞还。 |
| 似与师相识,非关此一时。 散花空习气,卓锡露威仪。 苦行人皆说,安心鬼不知。 石梁寒瀑夜,令我发深悲。 |
| 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 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 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 小亭间坐久,落日啸孤猿。 |
| 溅沫响空谷,分流清法筵。 元因卓锡地,今为洗钵泉。 |
| 飞雪亭边欲雪天,当年生日又今年。 云山卓锡闲心外,湖海烧香笑面前。 每为寒交倾钵施,更多雅客问诗禅。 最高高处长长寿,赞叹中閒欢喜缘。 |
| 磨砻圭角象天圆,佛手亲持不计年。 乞食屡经祇树下,降龙因落沪川边。 悬时寒映当窗竹,洗次遥分卓锡泉。 神物护持希世宝,故遭劫火至今传。 |
| 山行颇觉思悠然,游遍仙家几洞天。 登见日亭风刮面,立飞云顶月齐肩。 稚川翁有烧丹灶,影泰师留卓锡泉。 我得真人金石诀,无求自可享长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