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之不到,雪与日杲。 停舟不棹,无嫌乎冲冒。 出此诗画,摹写天巧。 观之壮,思之老,诗乎可考。 |
传家二帖到今存,岁月君看上相言。 大似涪翁推酉日,永平七{左衤右异}记盐盘。 |
书名之讹,创自韦陟。 季袭其风,始见书尺。 狙冠豺绶,乃唐之贼。 相不加诛,而反畏惕,礼度尽坏,王纲倒植。 存此谓何,览者太息。 |
德威堂中有汉本,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三复崧高慰瞻想。 |
予观柳少师,在唐以能书闻。 当时碑志或非其笔,则人以不孝议其子孙。 噫嘻,陈君之传,夫岂以其文。 如宝晋省,亦庶几乎其人矣。 |
金闺平帖春云暖。 昼漏花前短。 玉颜酒解艳红消。 一面捧心啼困、不成娇。 别来新翠迷行径。 窗锁玲珑影。 砑绫小字夜来封。 斜倚曲阑凝睇、数归鸿。 |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 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驿日临双丽,恩波照并妍。 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
句法之奇,日炼月锻。 鸟轻之过疾讵稳,驴上之推敲未判。 长吉这心欲呕,弥明之息犹鼾。 天巧呈露风期汗漫。 予方遡诗派而未能,所以掩斯卷而三叹也。 |
意有不可,束带之立弗与也。 事所当尽,杭苇之急弗雇也。 诗不云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览此遗墨,斯足以观君子之于役,而考古义于原显矣。 再拜什袭,噫吾何执。 |
予官京口,前后十年,接公之枌榆兮。 读耆旧传,慨想其人,莫觌其居兮。 维帖之得,题标失真,几以迷其初兮。 觉民跋证莫近斯,于以识公书兮。 |
籀学在唐,阳冰一夔。 彼秩八音,各有工师。 斯帖之奇,体微而具。 何以譬之,磬襄鼗武。 |
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 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 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 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
事上官当以主。 溢美而言,是谓私徇。 唐君果何人,面临是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
巨济取帖,断于李唐。 而予何人,波及于梁。 然而考硬黄之流别,辨缃素之古香。 并之以淳化秘阁之迹,印之以绍兴御府之章。 於戏斯文,不忝厥藏。 |
吾家旧物见君家,说起漂流屡叹嗟。 甚欲持归试摹写,不堪病眼已昏花。 |
其温而惠,有青州救荒之意。 其劲而竦,有北庭抗议之勇。 其湍而直,有镇无百度之绩。 萃是三德,发为遗墨。 盖静而正者公之心,而用而变者公之迹。 端委缙绅,言孚意样。 我思若人,古社稷臣。 |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 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 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 |
父子而善书,自羲献而始也。 寥寥千载,固已莫之拟也。 至于我朝,有楚国之芈也。 不陨其名,虽未济厥美也。 其读父书,亦非括之比非。 瞠乎望洋,混混犹此水也。 |
彼黄四娘,诗于杜陵。 先南怀芝,果何等僧。 视其与游,尚或可喜。 于帖之存,以识骥尾。 |
予登五老峰,其下盖有山房焉。 缭阁层廊,疏松秀篁,泉璆夜鸣,谷绣晨张。 公方读书其间,盖已会此趣于胸中之藏。 然则摛墨池之华,撷彩笔之芳,发其绪余,书尺七襄,固知其自然云锦之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