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迢迢鸾路长,天风吹送桂花香。 玉箫归去瑶坛上,罗袜寒深一寸霜。 |
公为中司,排击元佑故臣,而犹拳拳于伊洛之门人。 岂奏疏陈事或为世资而诎,而作诗怀友固不害于私情之伸耶。 於虖,是私情也,而实出于公言。 此吾之所以重叹,而列之于斯文也。 |
符佑战,九河溢,砥柱植兮。 珪確竞,天地昏,清风涤兮。 大中之道,关百圣而不熄兮。 用之不失其时,公独得兮。 公笔之不倚,而字这不泐兮。 公意之不偏,而态之不迫兮。 我观此书,公心尚可觌兮。 |
论帖至晋,书法之祖。 遡晋而西,又举一试。 扑散质寓,意妍态鲁。 禁脔之藏,尚觌真古。 |
在易之颐,饮食以节。 推而广之,有是三说。 蒸壶发羃,衰发满帻。 机亦乳白,未死神泣。 万金之璧,护一蚁缺。 彼过分者,于我何得。 昔传者诗,今见理悦。 吁嗟先生,何学非易。 称此翰墨,是谓知德。 |
有文事,有武备,公之笔札蔚然可占也。 兵凶器,战危事,公之此事非直一谦也。 以公之才,持必胜之策,而于雇虑如此其严也。 嗟今之人,万一不逮,谈伊吾,望天山,乃抵掌而奋髯也。 尔言则轻,不歼也。 好谋而成,视吾奁也。 |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
崇观太平,博雅汇征,秀出簪缨。 楚芈蜀刘,三英并辀,道祖其俦。 沈浸深醇,薰陶见闻,厥艺以振。 方旅兰芝,水清献奇,发千古机。 撷其所长,韬锋敛铓,类曲水之觞。 即权合经,不特制名,雅韵尽呈。 泾芾已仙,是书之传,孰探其天。 风期九垓,黄鹄下来,然予言哉。 |
生涯寄简瓢,嗜古成传癖。 胸蟠万卷书,禊帖究所出。 三百七十五,异论溢编帙。 更相自戈予,又类相形色。 我昔识诸老,高论聆侍侧。 玉笔贵藏锋。 真赝拚金锡。 精神苟不具,徒尔致研席。 搜访诸贤语,编类置丈室。 使我心豁然,登山如得屐。 妄意於斯文,庶可益涓滴。 作诗谢来贶,持寄俟他日。 |
学以进乎道,不止於决科也。 厌饫优柔,贵精不贵多也。 得失奇偶,固末如之何也。 指端而言,所以勉其切磋也。 三致意于丁宁,式尔心之讹也。 因私淑以儆诸后学,又有以见前辈用心之不颇也。 |
熠煜客星,颙逵之伍乎。 轩冕相禅,泉石之妩乎。 美疢恶石,天所痼乎。 情之所钟,同此趣乎。 排九阊之云,巫咸之诉乎。 后千年有人,垤泽之呼乎。 |
三魁天下阴登庸,具眼相看识巨公。 翰墨密传心印子,勋名同在百年中。 |
人间事了乞身归,想见萧然闭户时。 钟鼎山林元不二,惟公全德两无亏。 |
墨妙初闻探锦囊,刻成愈觉烂生光。 登登打就分来处,雨合新篁夏日凉。 |
翰墨要知真有种,怪来下笔每多姿。 不如家学相传授,玉轴锦囊皆得师。 |
忠靖由来世不殊,昔年我亦见今謩。 至今犹有家风在,却恨丘原起日无。 |
其作字得东坡之骨,而加以平实。 得山谷之体,而去其越轶。 其应世接物得马少游之善,而持以插诎。 故先生者施之长,居士者待其俦匹,兄之又所以示其亲且密。 意厚词悉,情真制质。 列之签帙,神采盆溢。 虽不识者,亦将曰此隐君子之笔也。 |
书之神韵虽于心,书之汉度必资于学。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虽然,艺在当家,羽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雇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古人之良,意在笔前。 |
诗成一见英雄手,笔落能令风雨惊。 万古言言有余烈,从今词翰岂虚名。 |
思魏徵之棠,不如列疏屏之十渐。 爱卫公之柏,不如存舟扆之五箴。 谏说岂腾口,格君当以心。 想引笔而行墨,方危冠而正襟。 追古事以比迹,见忠臣之虑深。 是虽不足契当时之感悟,不犹可以镜方来之佞壬。 此左氏所以愤乾溪之痛,而三叹于祈招之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