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书正所以寄情之真,徒得观笔力之神,又以见公之褆身。 予汇而藏,以警夫人。 |
| 熊跌宕而奇伟,姿高明而通诡。 此书得于其里,兹可想见其人矣。 |
| 前朝之名臣,承平之王孙。 笔妙而跋真,一旦而并臻,此盖不特适千里而喜似人也。 |
| 大义渡至漳泉东,问谁植之我蔡公。 岁久广荫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同,委蛇夭矫腾苍龙。 行人六月不知暑, |
|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
| 公归兜率,局面屡变。 青云交绝,珠履客散。 白传草堂,裴公经院。 僧定未起,樵柯将烂。 老鹤倦飞,不慕霄汉。 驽马恋主,非贪豆栈。 风雨忧愁,常占春半。 昔倚山岳,今悲露电。 语犹在耳,事不如愿。 病忆故乡,一筇易办。 受恩莫报,迟回眷眷。 入西州门,泪流被面。 知音永已,弦断琴爨。 袖香告辞,用写缱绻。 |
| 三年渴想玉堂红,六月都随一夜风。 却忆去年当此际,一时台府馈筠笼。 |
| 公真天人,谪堕尘世。 方朔岁星,传说箕尾。 又疑山林,一念差耳。 乐全僧身,忠宣佛位。 夙弘愿力,出济事会。 作民司命,寿国元气。 神皇布政,夐古鲜俪。 谁为谤书,阴受风旨。 疾雷破柱,公不失匕。 关弓射羿,公愈荐祢。 山薮高深,天球粹美。 出夷入险,更使迭帅。 长淮虏冲,孽雏旁睨。 飞囊走羽,秉钺危寄。 初闻谢公,语误客... |
| 维蔡郡之望,过者必式闾。 严严端明厅,遗像犹肃如。 颇闻手泽富,傥许窥珍储。 主人命发笥,棐几同卷舍。 比颜倍秀丽,眡柳加敷腴。 毫杭两记在,妙与蜡本殊。 洛桥字尤佳,其大径尺馀。 班班名臣帖,煌煌昭陵书。 坐令承学士,若睹庆历初。 向来故家物,聚散何忽诸。 祭器抱它适,玉轴弃路隅。 端明梦奠时,应门惟一孤。 厥裔日以蕃,... |
| 吾闻海中之山名黛舆,公纮九野水所输。 沙痕蕝石记千古,尧水滔天才一濡。 西潴七泽并淮湖,南倾百粤包荆舒。 孤根不畏波浪没,正气自有神明扶。 火轮纔升水鹤唳,地籁所作江豘嘘。 佳气郁郁崖不枯,华堂五丈安方裾。 鱼山清梵吼螺呗,水师绝叫诃龟鱼。 山灵护法踊车象,石叟衄敌峻隈隅。 可怜蛮触战左右,始信妇姑勃空虚。 大千共此华藏海,... |
|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
| 王氏之鬻他帖也,有纸缫其间。 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 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 曰予闻这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 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 使名节足以齐驰,亦何羡乎二难。 然而所产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艺称者,斯亦足以观矣。 |
| 文价琼琚重,心期玉雪清。 如何后忠惠,不使累公卿。 宰县多遗爱,题舆有最声。 朱幡惊断裂,怅望上杭城。 |
|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 |
| 百里青松五月凉,千年忠惠有馀芳。 后人继此非难事,不为公家虑久长。 |
| 忠惠当年种,濂溪此日分。 开筵胜玉碗,围坐当冰盆。 性地元无染,心源自有根。 江湖情渐懒,乐在闭柴门。 |
| 旧说乘骢老,新来衣绣人。 眷方隆嗣圣,世已厌成均。 景晚迟鵷序,边秋忆虎臣。 家声传庆历,忠惠岂前身。 |
| 忠惠松楸过者饮,谁知藏伏祸机深。 英魂久向兹埋玉,佛面今为汝削金。 下马三号空抆泪,磔蟆万段亦甘心。 迩来野外无全塚,谩使闲人愤满襟。 |
| 庆历故家忠惠后,性酷喜文疎嗜酒。 飘风聚雨蛙蚓寂,草玄献颂龙蛇走。 古人道大何不容,回空赐殖同升堂。 若遇韩门亲指画,岂有不在籍湜行。 水心可怜地如掌,读罢君诗一惆怅。 文星今直正莆中,去觅掀天无底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