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破虚空一剑闲,六根同转上头关。 如今宴坐庵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
| 北山山下小庵居,佛劫仙尘只故吾。 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昆庐。 |
| 辇路香风吹软尘,拥途士女看朱轮。 朝为赫赫大京兆,暮作栖栖逆旅人。 姬院肉屏俄顷散,帝城眉样一番新。 惟应唤醒茅檐叟,长驾柴车戴幅巾。 |
| 花随春尽觅无痕,尚续馀欢索侑尊。 一曲未终人已去,西园灯火欲黄昏。 |
| 残腊先班隔岁春,匆匆五十九年人。 一朝一暮即除夜,万是万非余病身。 老子附炉无奈痒,小儿索纸卒难嗔。 仆衫婢粉犹閒事,欠馈时官欠饮邻。 |
| 各执梅枝不执鞭,涉溪穿竹过林烟。 景纯梦里经行处,宜到青溪古洞天。 |
| 裂崖泉射便成溪,溪畔虚岩匹练垂。 玉溅珠跳千仞底,阴阴众木媚清池。 |
| 青溪翠壁泻琮琤,洞府犹传鬼谷名。 幸有六经堪送老,不思唇舌慕从横。 |
| 列障罗屏合,回泉玉带环。 外容三肘密,中着十洲宽。 天意驱蹲虎,人心见圣蟾。 烦君招旧隐,来此共潺湲。 |
| 社袄初穿暑气收,今朝五日过中秋。 隔湖我每思,市公能顾小楼。 斗酒只鸡承厚意,扁舟匹马约閒游。 吾侪不与人间事,肯挂眉头一点愁。 |
| 酒醒更深独倚楼,天清地静俯河流。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 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 |
| 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 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 诗史善记意,诗书善状情。 状情与记意,二者皆能精。 状情不状物,记意不记事。 形容出造化,想像成天地。 体用自此分,鬼神无敢异。 诗者岂于此,史画而已矣。 |
| 苦热日已远,杪秋遂凄凉。 邦侯及清暇,小队豫郊岗。 一麾先崭岩,半刺骖翱翔。 卿月动左辖,客星移奉常。 谁欤南冠者,共挹北斗浆。 翠幄穿晨曦,锁金步流光。 穷惚某氏建,架构溯斯堂。 闽红倾泛盎,楚绿饾圆方。 平原磊落人,仙碑勒芒唐。 方平叱石起,来问东海桑。 蔡子狗窦过,蛇蝉蜕冥茫。 麻姑十八九,两髻已成霜。 惟余老杉星,... |
| 人间盛衰理甚明,势去有如汤沃冰。 听言一事足叹惋,恐君亦复伤中情。 行都赫奕名王第,列屋珠玑多秀慧。 主翁五十二本兵,宠冠诸家当盛世。 其间属意字以端,姿品高妍兼妙艺。 燕开云幄萃亲友,艳阵香藂尝窃睨。 转眼陈迹俱已休,西风叶飞东水流。 相逢应怪我鬓改,贪情省认俄惊羞。 波明藏泪尚剪月,山浅带恨犹横秋。 失身何心养儿女,啁啾... |
| 史笔善记事,长于炫其文。 文胜则实丧,徒僧口云云。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 真胜则华去,非如目纷纷。 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 天下非一物,天正非一身。 皇王帝伯时,其人长如存。 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 可以辩庶政,可以齐黎民。 可以述祖考,可以训子孙。 可以尊万乘,可以严三军。 可以进讽谏,可以扬功勋。 可以移风俗,... |
| 国事雕零王气衰,东南豪杰竟何之。 云寒废殿排班石,草卧前朝记事碑。 沙涨浙江龙去远,天宽北阙凤归迟。 可怜不老吴山月,曾照官家宠幸时。 |
| 举头无路见长安,十月江南有朔寒。 岩瀑飞来云影湿,溪霜著处叶声乾。 相思一夜心先醉,欲话前冬鼻已酸。 爱尔和诗添记事,愁来时解锦囊看。 |
| 翠琰何年沉朽壤,羡师寻访得其余。 应同湘水断碑字,难辩韩陵片石书。 汩没身名真梦幻,变迁时月易丘墟。 收藏且作山中物,莫问陈鸿记事初。 |
| 雪堂竟向雪中成,四壁纷纷洒雪霙。 春秋记事有成法,匪同风月徒虚名。 雪巢之雪竟何许,岂角主人清且苦。 长鑱长鑱吾与汝,诗瘦谁令如杜甫。 我尝快读诚斋赋,凛凛风前留不住。 几思从君借一窗,细读妙句令心降。 |
| 左太冲赋三都十年,门墙藩溷皆著纸笔。 予意其因心寓墨池模倣之妙,而未必徒以诧记事备言之述。 不然则亦焉用是物也。 如公书法,或者得太冲之仿佛乎。 有凤楼之手,以侈其标度。 有香奁之泽,以醖其风骨。 体具态全,夫岂一日。 清真之名,公所自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