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鱼

1.【诗经中“鱼丽”“泮水”都出自哪里,又是何意】

《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鱼:游鱼;丽(音离):通罹,遭遇,落入.一说历,经过.《诗经·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々,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々.其马蹻々,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泮水:泮宫的水.泮宫为学校.《古今图书集成》载:“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学于京师,辟雍居中(即成均),东胶在左(即东序),瞽宗在右(即右学),虞庠在国之西郊,其在侯国之都者曰泮宫,自乡遂而下,则庠序并设.”由此可见,西周的学校大致分国学和乡学两级.国学包括京师四学和泮宫,乡学指“庠序”.。

2.诗经 鲂鱼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遵,循也。汝水出汝州天息山,迳蔡颖州入淮。坟,大防也。枝曰条。干曰枚。惄,饥意也。调,重也。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而追赋之也。

斩而复生曰肄。遐,远也。伐其枚而又伐其肄,则逾年矣。至是乃见其君子之归,而喜其不远弃我也。

鲂,鱼名,身广而薄,少力细鳞。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王室,指纣所都也。毁,焚也。父母,指文王也。孔,甚。迩,近也。是时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而率商之叛国以事商,故汝坟之人,尤以文王之命供纣之役。其家人见其勤苦而劳之曰:汝之劳既如此,而王室之政方酷烈而未已。虽其酷烈而未已,然文王之德如父母然,望之甚近,亦可以忘其劳矣。

可以看懂吗?

3.《诗经》中的鱼长什么样,古人画出来了

《小雅.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4.求关于“鱼”的诗词,典故

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南有嘉鱼 诗经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鱼丽 诗经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多矣,维其偕矣。

物其多矣,维其时矣。

鱼藻 诗经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鲥鱼 何景明

五月鲥鱼已至燕,

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珰[1]第,

荐熟应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

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

玉箸金盘敢望传。

5.诗经《渔父》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1]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2]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3][4]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5][6][7]诸书中亦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6.跪求诗经中含有“鱼依”和“晤言”的句子 谢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诗经·国风·陈风》

东门外有护城河,

可以浸麻可泡葛。

温柔美丽的姑娘,

与她相会又唱歌。

东门外有护城河,

泡浸纻麻许许多。

温柔美丽的姑娘,

与她倾谈情相和。

东门外有护城河,

泡浸菅草一棵棵。

温柔美丽的姑娘,

与她叙话真快活。

①池:护城河。

②沤:长时间用水浸泡。纺麻之前先用水将其泡软。

③姬: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④晤歌:用歌声互相唱和。

⑤苎: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可做绳,织夏布。

⑥菅(jiān):菅草。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可做索。

诗经·小雅·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题解】赞美周王居住镐京,生活安乐。

【注释】

1、颁(坟fén):大首貌。《毛传》:“颁,大首貌。鱼以依藻为得其性。” 《郑笺》:“藻,水草也。”

2、岂(凯kǎi):欢乐。《集传》:“岂,亦乐也。” 《传疏》:“镐(皓hào),镐京。”

3、莘(申shēn):长。《毛传》:“莘,长貌。”

4、那(挪nuó):安闲貌。《郑笺》:“那,安貌。”

【参考译文】

鱼在水藻把身藏,大头露在水面上。周王住在镐京城,快乐饮酒甜又香。

鱼儿藏在水藻下,水面露出长尾巴。周王住在镐京城,饮酒逍遥乐无涯。

鱼儿藏在水藻边,贴着蒲草四处穿。周王住在镐京城,住处美好又安全

7.诗经,雅,鱼丽是什么意思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区别而分。

/poem/0/poem_2705.shtml

8.《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

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