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题诗经

1.什么是图题诗

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主题相烘托的诗句,也叫题图诗、题画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图题诗:为图画所做并题写在图画上的诗歌,或点破画的主题,或升华画的内涵,或阐述画的内容,或咏叹赞美绘画本身,或对绘画意境有感而发的诗歌,可使画面增强艺术张力,诗画互补意境深远。 图题诗又称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往往画中题诗,诗画互补,使意境更加深远。再在画面加盖红印章,使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美。 图题诗从唐代王维、杜甫起便有流传,到元代后更为盛行,今天在绘画作品中还时有所见。《西清诗话》中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便已将诗画融为一体,使文学和艺术携手共行了。它说的是“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相得益彰,获至一种精妙”的艺术效果。

图题诗,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切题,其次是解读和意会图之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再发挥想象的空间去用文字把图画描绘成诗词。这是一个转化过程,但我们的想象空间不能扩之过大,要根据图的意境去想象。对于要求摆脱框框,也就是摆脱图意的表面想象,就是要抓住其实质,作意境的拓展。如果联想的内容超出了画意的空间,那就不叫看图题诗了。但只注重表面现象,却失去了灵魂,也只能说拓展得不够成熟。要走入作者的意境之中去,多多体会一下作画者的心境,注意细节很重要。

2.图题诗 1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我在这两个网页找到的

?tp=0_10

3.苍松怪石图题诗主要写了什么

古诗: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此诗已被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收录)

释字;解词:

乔:高大

矫矫:强壮、威武、挺拔的样子

复矫矫:仍然强健、勇武、挺拔。

方未已:没有改变姿态。

真:本来面目。

无等伦:无与伦比。

君:你

方未已:没有结束。

阙:宫殿

迥:远

迥干:傲然独立。

其中的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苍松挺劲,饱受风霜而生机勃勃,象征了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

诗意:你看到了吗,在寒冬之际,在哪里也看不到青青的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为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绿意和生机。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质朴本色。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之上期盼着春风。

《苍松怪石图题诗》主要写了:苍松在寒冬中依然挺拔翠绿。

表现了松的坚强,默默奉献。

4.古诗题目大全

1.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由什么类别的词组成? 4.唐代的诗仙、诗圣分别指谁? 5.“烽火连三月”的后一句是什么? 6.《洛神赋》的作者是谁? 7.杜甫写了几首《梦李白》的诗? 8.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9.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10.齐己称谁为自己的“一字师”? 附答案 1.词牌名2.李商隐3.名词4.李白、杜甫5.家书抵万金6.曹植7.两首8.苏轼、辛弃疾9.柳永10.郑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