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小雅.白华

1.诗经小雅·白华篇赏析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昂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赏析】 《白华》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

《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

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

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

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本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全诗共八章,章章转换比兴之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有可玩味之处。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

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

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

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

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

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

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现在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

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

“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

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你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怎么会有今天的结果呢?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

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能不忧思成疾吗?朱熹《诗集传》以为“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

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

此说可备一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

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读者不可不细察焉。

2.诗经中同时包含楚佳的诗不要弃妇诗

诗经中同时包含 楚 佳的诗 不要弃妇诗《诗经》全书我没有但是我根据《诗经》经典名句43句中并没有发现 “楚”、“ 佳”两字或者同音字楚 chu3 处理 储 础佳 jia1 家 加 嘉《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弃妇诗有没有我不知道我给你一首自编的吧 你可以看看楚佳好美楚】河汉界江南水佳】人国色秀亲嘴我】今赋诗献给谁爱】你未曾后过悔押韵七绝句。

3.诗经 白华写什么

蜡笔爱小新qm :你好。

《小雅 鱼藻之什 白华》:

白华菅(jiān)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bǐ)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biāo)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áng)烘于煁(chén)。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cǎo)懆(cǎo),视我迈迈。

有鹙(qiū )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qí)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qí)兮。

《白华》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4.诗经 里的 大雅,小雅分别是什么

《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扩展资料: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18]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

《国风》被普遍视为《诗经》中的文学精华部分,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从风格上讲,《国风》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讲,《国风》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除少数是个别贵族外,大多是民间歌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5.诗经 白华写什么

蜡笔爱小新qm :你好。

《小雅 鱼藻之什 白华》: 白华菅(jiān)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bǐ)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biāo)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áng)烘于煁(chén)。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cǎo)懆(cǎo),视我迈迈。 有鹙(qiū )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qí)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qí)兮。

《白华》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

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6.诗经·小雅·诗句

《诗经·小雅·采薇》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

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