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风骨名词解释

1.什么是唐诗风骨

唐诗风骨源于国风和汉魏风骨,它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横扫了齐梁颓靡文风.但也借鉴了其中缘情体物,精工流丽的艺术风格,博采前代文学精华,融合儒、道、释、侠于一体,经过唐初一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臻于完备.唐诗风骨滥觞于初唐四杰、陈子昂,蔚然成风于盛唐,流变于中唐,衰微于晚唐."风"即思想内容,骨即辞采和表现形式.唐诗风骨即坚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明丽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唐诗的风骨主要表现为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居安思危,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

而这盛世画卷当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唐诗。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今天知名的唐代诗人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作品也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的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

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他们或用理性的思想,或用浪漫的想象,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从直观的形式上看,唐诗的形式很全面。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而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的用字有平仄之别,押韵的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昂扬壮大的情感、遒劲刚直的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唐诗风骨,是指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

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2.什么是唐诗风骨

唐诗风骨源于国风和汉魏风骨,它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横扫了齐梁颓靡文风.但也借鉴了其中缘情体物,精工流丽的艺术风格,博采前代文学精华,融合儒、道、释、侠于一体,经过唐初一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臻于完备.唐诗风骨滥觞于初唐四杰、陈子昂,蔚然成风于盛唐,流变于中唐,衰微于晚唐."风"即思想内容,骨即辞采和表现形式.唐诗风骨即坚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明丽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唐诗的风骨主要表现为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居安思危,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而这盛世画卷当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唐诗。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今天知名的唐代诗人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作品也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的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他们或用理性的思想,或用浪漫的想象,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从直观的形式上看,唐诗的形式很全面。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而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的用字有平仄之别,押韵的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昂扬壮大的情感、遒劲刚直的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

唐诗风骨,是指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3.名词解释兴寄风骨

兴寄风骨:“兴寄”说是陈子昂提出的美学观点,是针对唐初继承齐、梁以来诗歌的形式主义颓风而发的议论。

兴指比兴手法,寄指思想寄托。即指用“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方法,使诗歌寓有深刻的含义。

陈子昂的“风骨”说意在提倡力的美 ,刚健的美 ,以呼唤具有盛气壮采的文学 ,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风”是指物化在艺术形式中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并能使读者产生相近的思想情感的社会事物。

“骨”则是物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载荷着客观社会内容的刚健练达、浑朴自然的语言形式。

4.李商隐的唐诗风骨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6]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5.古诗十九首 名词解释

汉代一些文人五言诗,作者已无可考查,后人便把这些无名氏的五言诗称作“古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文选》时,收录了其中十九首,并题作《古诗十九首》。

从此,《古诗十九首》就成了这组无名氏的五言古诗的专有名称。《古诗十九首》绝大多数是中下层文人的抒情之作,其产生年代约在东汉末期。这些诗虽不是一人所写,但风格大致相同。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扩展资料

(1)内容上: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同时,也描写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如《涉江采芙蓉》。它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2)艺术特色:其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富,即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

(3)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6.唐诗繁荣的表现,名词解释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唐诗不仅拥有一支声势浩大的作者队伍,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中名家辈出,巨匠迭现,因而 其“尖锐”的程度, 是前代和后代都无与伦比的. 无论是诗歌体制的完备, 还是技巧的成熟, 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都已 经达到殆难后继、不可逾越的地步.尤为可贵的是,唐代许多优秀诗人还不断将探求的视角 和耕耘的犁头伸向新的未经开拓的领域, 努力出以嘎嘎独造的艺术风貌, 让人们听到自己独 具音色的引吭高歌,而不愿随人作计,拾人余唾.正因为题材、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唐诗 不仅以其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 而且以其所显示的异彩纷 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