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夔的诗词有些什么特点特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 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词藻较好!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庆元中,姜夔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心境多为忧郁凄凉,内容主要为表现忧国忧民,及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当时南宋统治的黑暗局面的批判和无奈,自己年老多悲的苦楚,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这主要是跟他自己的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当时南宋政府腐败无能与金分道而治,人民多疾苦,朝内分庭而争,姜夔身为幕僚既无奈又无力,虽一心想报国力挺主战却未果。 2.姜夔的诗词全集姜夔的诗词有哪些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代: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暗香·旧时月色宋代: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代: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代: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3.求姜夔诗词赏析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名都,竹西②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③,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④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⑥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 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 ,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简析】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 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4.姜夔比较好的诗词姜夔的代表作不错哦 暗香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词选 01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02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03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04鹧鸪天 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05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06鹧鸪天 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07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08鹧鸪天 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09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10玉梅令(高平调) 石湖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苑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 11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12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13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 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14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 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 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裆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15齐天乐(黄钟宫)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徊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 5.宋词姜夔扬州慢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⒀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⒁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⒃青楼:妓院。 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⒄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⒅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6.宋词 《扬州慢》《扬州慢》是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1、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扬州慢赵》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 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 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 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 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3、《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7.辛弃疾和姜夔代表宋词的哪两个方面,哪两种风格辛弃疾豪放派词人;姜夔婉约派词人。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8.姜夔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 饶州鄱阳(现在的江西鄱阳县) 人。南宋词人。 姜夔出身贫苦,少时父母双亡,屡次参科举都没有考中,因此就放弃了入朝为 官的想法,终生不仕,一生转徙江湖。很早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出众而闻名,受杨万 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的推赏,以清客的身份和张镦等大公臣卿往来。 其人品秀 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看起来就像是神仙中人。擅长诗词、精通音乐、通 晓书法,对词的造诣特别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姜夔的诗刚开始学习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 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菩溪》十首等。 所著《诗说》颇有独到 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