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唐诗里面有什么古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转】。 2.请问下古文读古诗是用什么方言这个问题,实际上说的是入声字的问题,很多古诗词用的是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的音,所以读起来和古人读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而在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字,有时候用方言读入声字古诗就更符合古代作者的原始状态。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些字用普通话读却一点也不押韵,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韵脚字在当时都是仄声中的入声字,入声字是一种急切短促的发音,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融入了平上去声。 但它在某些方言中却依然保留着,比如用上海话读这首词就是押韵的,更能体会到韵律美感。江浙人读其他方言中的入声字,比如“白”,发音是bo,语气短、急,却有力,而且音调下降。 所以方言虽然不利于日常交流,但在古诗词的美学体验中却很有用。 所有的大方言区都有入声,即便北方方言大部分地区入声已消失,但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入声) 江淮官话区: 是南北方言的过度带(主要是中原官话和吴方言的过度带),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以南京、扬州、南通、合肥、盐城、芜湖、淮南、连云港、九江等地方言为主要代表点。 声调多为5个,有入声,去声、入声不分阴阳。南通、泰州一带去声和入声分阴阳。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泸州市-宜宾市-乐山市-西昌市、贵州省铜梓-仁怀-沿河-印江9县、云南省大关-绥江-水富),仁富小片(内江市 -自贡市-仁寿县-富顺县),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县),丽川小片(云南省西北部下关-剑川-宾川-洱源-云龙-丽江市)等地区有入声。 声调一般为5 个。 入不分阴阳。 吴语: 大方言之一,又称“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等为代表。 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保留古代的全浊声母,大部分地区阳声韵的咸山摄鼻音脱落,变为纯元音。 声调多为6个以上,一般去、入也各分阴阳。 湘语: 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湘语又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 老湘语分布在衡阳、双峰一带,受外部方言影响较小。新老湘语之间互通程度较低。 西南官话与新湘语有一定相似性。新湘留了入声调,古浊音字今虽清音化,但仍是不送气音。 赣语: 赣语。主要分布于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 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除江西西部吉安、莲花等处基本无入声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入声韵尾。 客家话 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 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 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 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 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 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 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闽语: 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三省以及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的个别地区。 使用人口约4000万。 闽语是内部分歧较大的方言,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 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不少地区保留-p,-t,-k入声尾。 粤语: 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湖南、海南、香港等地 ,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4000万。 保留-p,-t,-k入声尾。声调以8-10个为主。 晋语: 分布在山西省、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张家口西北、河南省新乡安阳以西。秦 晋方言分布区交通闭塞,十里不同音,对古音的保留相对顽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声。 还有最新划出来的徽语(以前属吴语),平话(以前属粤语)。 上述方言都为有入声的地区。 由上可见,每个方言区都有入声区,北方话大部分无入声,六南都保留入声调。 。 3.表达思念的诗句名言古诗表达思念的诗句名言古诗: 1.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2.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3.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4.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5.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6.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7.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8.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9.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10.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 1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1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1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温庭筠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5、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 1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晏殊 17、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8、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2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22、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2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徐再思 2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25、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况周颐. 2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2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李商隐 2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李清照 29、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晏殊 30、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4.我们为什么要读古文读古诗网上有一些关于读书的段子,让人捧腹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教育意义。 段子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孤鹜翱翔;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真好看,真他妈太好看了。 还有一个段子是:父子二人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父答:“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卧操!茶不赖!’” 这些无不证明着读书的重要性,而读诗亦是读书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修身立德的有效途径,古语便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 看一个人的内在修为一定要看其腹中的诗书文章。今天我们读诗不但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文学修养的修炼,出口成章和出口成诗,那个更让人惊叹,我想大家应该都是明白的。 我当年读诗读古文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欢,我记得我读书的那个时候,篮球没有别人打得好,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琴棋书画一样不会,我想我总要找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在我读初中的时候购买了一本《四书五经》。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四书五经》的合集,我就从《大学》开始背诵,而后到《中庸》,而后《论语》,再而后便是《孟子》而后《诗经》而后就没有而后了,后面的《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虽然也读了读,但由于太过枯燥便放下了。 这就是我和古文古诗结缘的时刻,我开始不过是为了自我的吹嘘,不过是在同学们面前装装逼,开口便是“大学之道”。但渐渐地我却爱上了它们。 慢慢地便又爱上了诗词,或许男孩子都会偏爱李白和苏轼这样浪漫和豪放的诗人,我亦不例外,从“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都给了我莫大喜悦。 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发展,很多人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了,更不要说古文古诗了,其实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之高是无法估量了。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我们看到那些登台的选手们个个腹有诗书,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境遇,年龄也是各个阶段都有,我们内心是否有了一种触动或冲动,去翻开唐诗三百首去看上一看。看一看那优美的诗句,体会一下那唯美的意境。 最后用一句老话做结尾“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5.有什么古诗或者古语是纪念亡父的1、《悼春》(五绝) 春韵入园香 慈严却远航 残红谁再护 把酒问夕阳 2、《别父》 清风蓑雨雨纷纷 正是人间换景新 孰晓天堂传诏令 仙幡度我父亲魂 3、《思父》(七绝) 欲翠青山起父茔 难别盛世舍亲情 从此慢步重宵九 再见音容梦几更 4、《思父》(七绝) 春雷轰烈起沧茔 难信慈严九界行 何日再耕陇上地 三更梦见泪无声 5、《思父》(七绝) 醉风醉雨醉思亲 难孝高堂欲断魂 可叹乡愁谁解意 几回梦赋杏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