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林若山博赴建粹》

入诲诸生方乐育,出为少尹忽高翔。
登临庾月平分处,唯诺侁星一点傍。
署尾冰厅虽寂寂,瞻前铁壁正堂堂。
自怜老病诗情减,纵寄茶来不合尝。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感慨万分的感觉,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整体构造和每句诗的内容,都体现了诗人精细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联“入诲诸生方乐育,出为少尹忽高翔。”描绘了诗人教书育人,以及出任官职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仕途通顺,腾飞高翔的形象。 颔联“登临庾月平分处,唯诺侁星一点傍。”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高处比为与月亮平分的位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高大形象和威严。同时,又将星星比作自己的随从,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威严和尊严。 颈联“署尾冰厅虽寂寂,瞻前铁壁正堂堂。”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冰冷的厅堂与前方的铁壁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尾联“自怜老病诗情减,纵寄茶来不合尝。”这里诗人自怜自艾,感叹老病带来的诗情衰减,即便是送来茶叶,也没有心情去品尝。这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身体衰老的感叹,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送林若山博赴建粹》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诗作**。他的诗歌往往涉及历史、政治和社会现实,通过对古人古事的描述和议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或者作者与林若山的交往和别离情境,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去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1
    [唐]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
    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箨卷初呈粉,苔侵乱上钱。
    疏中思水过,深处若山连。
    叠夜常栖露,清朝乍有蝉。
    砌阴迎缓策,檐翠对欹眠。
    迸笋双分箭,繁梢一向偏。
    月过惊散雪,风动极闻泉。
    幽谷添诗谱,高人欲制篇。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 2
    [现代]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
    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 3
    [宋]
    愁云昏昏掩六月,电光霍霍盘四隅。
    淮西一雨三书夜,长澜积潦无处无。
    试登高楼望四野,平田渺渺成江湖。
    山源奔溢来处远,晨朝又报高丈余。
    重堙闭筑仅自守,一带萦叠何其孤。
    颓墙处处若山坏,百舍相望无完区。
    辛勤买得秸一束,马饥况乏粟与刍。
    三十年间走四方,始遭此厄真穷途。
    跧居丘亭往来断,时起顾是青云衢。
    如丝一罅见天面,顽阴复起相模糊。
    幽忧填胸中自遣,强扣瓦缶倾残壶。
    醉中暂尔神气王,醒定更觉心催枯。
    城阴老蛙正逸乐,声如转轴相鸣呼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