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绝瀑源穷,曾于此筑宫。 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 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 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废止的宫殿,借助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世事变迁和历史沧桑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岭绝瀑源穷,曾于此筑宫”,描绘了宫殿所在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的繁华。岭绝、瀑源穷,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的险峻和独特,而“曾于此筑宫”则展现出这里曾经的辉煌。 颔联“得知千载上,因住万山中”,诗人通过“得知千载上”这个时间概念,展示了宫殿历史的悠久,而“因住万山中”则再次强调了这里的地理环境。 颈联“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通过对废弃的宫殿和遗失的书籍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苔荒尽”形象地描绘了废弃地的荒凉,“遗书电取空”则表达了历史的遗忘和文化的失落。 尾联“高皇南渡始,却议及招弓”,通过引用历史事件,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高皇南渡和招弓的议论,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废止的宫殿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主题。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