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六十九首》

数声归笛离春浦,一片孤帆过洞津。
到岸舍舟常式事,何须更问渡头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春夜归乡的诗,主要通过景物和声音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归乡的喜悦心情。 首句“数声归笛离春浦”,笛声响起,唤醒了春天的宁静湖面,也预示着诗人归乡的时刻即将到来。第二句“一片孤帆过洞津”,孤帆远影,飘过洞庭湖,把诗人的思绪带回了故乡。这里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寂静而又带有期盼的画面。 三、四句“到岸舍舟常式事,何须更问渡头人。” “到岸舍舟”意味着诗人已经到达家乡,结束了归途中的舟行,这是一个完整的归乡过程,暗示着诗人的欣喜之情。诗人用“何须更问渡头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和归乡后的轻松愉悦。这两句诗在语言上既朴素又生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乡后的满足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后的喜悦之情。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变化,是一首表达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的佳作。
创作背景
《偈六十九首》是宋朝诗人释道宁创作的一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修行实践以及诗人的宗教体验有关。释道宁作为一位佛教僧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佛法教义的领悟和修行的感悟。这些诗歌可能是在特定的修行过程中,或者在对佛法进行深入思考时所得的体悟。 《偈六十九首》作为一个系列,可能反映了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修行体验和领悟。每一首诗都可能针对特定的佛法概念、修行方法或者心境进行描述和探讨。通过诗歌,释道宁或许在传达佛教的智慧、引导读者深入修行,并分享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体验和见解。 总之,《偈六十九首》的创作背景与释道宁的佛教修行和体悟密切相关,是他对佛法教义的诗意表达。
相关诗词
  • 1
    [宋]
    没弦琴韵,罕遇知音。
    无影林中,难寻足迹。
    同声同气,方辨端倪。
    不是当家,徒劳侧耳。
  • 2
    [宋]
    子只见风清月白,焉知洞里花香。
    曾看江上弄潮人,未闻爱水嫌波浪。
  • 3
    [宋]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彻十方三世。
    全彰诸祖玄关,漏泄衲僧巴鼻。
    灵云刚道无疑,弥勒徒夸授记。
    争如李四张三,相贺街头巷尾。
    不是海印发光,亦非楞严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风动天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